过新年||川南叙永吃年糕习俗和年糕做法拾遗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年糕好吃由来久
文/魏庆
过年吃年糕,是川南一带的风情习俗之一,传说这个习俗是从苏州传过来的。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国都,那时诸侯称霸,战火连连。吴国为了防止敌国进袭,修筑了一道很坚固的城墙,以为这样便可以高枕无忧,不怕敌人进袭了。于是吴王高兴地设宴庆祝,群臣纵情饮酒狂欢。但是,吴国相国伍子胥深深忧虑,他叫来随从叮嘱道:“现今满朝文武都以为高墙屏障可保吴国太平,但城墙固然可以抵挡敌兵,里边的人想要出去也同样受到限制。如果敌人围而不攻,吴国岂不是作茧自缚,自断生路?大王如此忘乎所以,必至祸乱也。为此,我特留下遗言,倘若我有不测,吴国受困,粮草不济,你可前去相门城下,堀地三尺取粮。”随从们以为胥子胥喝多了,并不在意。没过多久,吴王驾崩,夫差继位,他听信了馋言,赐死了伍相国。
而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举兵伐吴,把吴国都城团团围住,日子一久,吴国城内果然无粮可食。幸好随从们记起了相国伍子胥之言,便半信半疑到相门城下掘地取粮,居然取出了无数糯粉,这才救了全城百姓。从此以后,吴地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城砖”,供奉伍子胥丞相,以纪念伍子胥的功劳。久而久之,风气传扬,大家都在过年节时用糯米粉做“城砖”吃。由于是过年的食品,人们便把它称作了“年糕”。新春时节,大年初一大家都讲究吃年糕,把年糕当作美味的点心享用,也取日子好过,“年年登高”之意。这个习俗由吴地传到蜀地,川南也就有了过年吃“年糕”的民风习俗了。

年糕是用糯米粉做成。蜀地和吴地一样地大物博,沃野千里,风雨调顺,盛产糯米。而且做“年糕”的方法也很简单,将大米和糯米浸泡,然后磨为浆,发酵后加糖,舀入笼中蒸熟,切成块就可以吃了。吃起来绵绵软软,甜甜糯糯,并且营养丰富,寓意也很好,于是,便成了吴地、蜀地和许多地方人爱吃的甜品小食。人们在过元旦、庆新春时都喜欢做年糕吃。年糕入口即化,极容易消化,味道又好,有此美味,何乐而不食呢?所以这种白味年糕最受欢迎,家家都做,家家都食。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又创造出了一些年糕的吃法,有了更多食年糕的花样。稍复杂些的有:“腊肉炒年糕”“脆炸年糕小元宝”“酱炒年糕”等许多花色。“酱炒年糕”是将冬笋洗净切片,芹菜切成小丁,用番茄酱、酸辣酱混合调成酱汁,再把片状年糕放入沸水煮2分钟捞出,用大火在油锅炒至七成热,放入冬笋片翻炒,倒入酱汁、盐,拌炒均匀后撒上芹菜丁,“酱炒年糕”即出锅了。这道“酱炒年糕”鲜香美味,十分可口。
“腊肉炒年糕”也是人们喜欢的美食。先把腊肉放入蒸锅蒸熟切成薄片,年糕也切片在沸水中煮一下,再把姜片、腊肉在油锅内同炒至腊肉油刚析出时,下年糕入锅炒软,放入豆鼓、鸡精、蒜苗等佐料翻炒,即可出锅。这样的吃法香味更浓烈,也更具味道之美,是人们过年喜欢端上桌子的一道佳肴。
“过年吃年糕,日子步步高”。这是中华民间的习俗,也是川南的民间习俗。百姓们乐此美味,家家喜吃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