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第14期 伸出援手or作壁上观?

(0)

相关推荐

  • 从众

    什么是从众? 由于受到他人或者群体的真实的或想象的压力,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发生改变. 2,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从众心理呢? 1)一致性.其他人表现得稍微不那么一致,我们的从众心理就会被减弱,我们会对大多数 ...

  • 社会心理学的7个效应

    愿你我都能做更好的自己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在<社会性动物>这本书里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指的是"他人真实的,想像的或暗示的存在,对我们的思想,情感,信仰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影响 ...

  • 《人性实验》| 徐学勤解读

    关于作者 库尔特·P.弗雷(Kurt P. Frey)是新罗谢尔学院心理学副教授.他于1993年在普渡大学获得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博士学位.艾登·P.格雷格(Aiden P. Gregg)是南安普顿大学心 ...

  • 你的认知偏差,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 二马美文

    来源于:知识星球精选 推荐者:勇敢的心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被选用稿件稿费支付地址不详者,请主动联系我们,谢谢! ------------------------------------------ ...

  • 一日禅:伸出援手的,往往是自己

    世事总难圆满,生命总有缺失.   能向幽暗角落的自己伸出援手的人,往往只有自己.能将自己从黑暗带到阳光下的人,往往只是自己.   没有人能真正地感同身受.但倘若你愿意,像老奶奶那样努力,会发现那些清风 ...

  • 坐了52年的监狱,那个著名的杀人犯死了

    导读 温斯顿·莫斯利(Winston Moseley),这位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杀人犯,也是纽约历史上坐牢时间最长的杀人犯之一,在坐了52年牢后,终于于2016年3月28日在监狱里一命呜呼了,终年 ...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二期—女孩真的学不好理科吗??

    在小学阶段,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呢,身边的人总是说, "初中学业压力增大,女孩就不行了,男孩现在差,但是在初中会进步的","理科科目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女孩学不好很正 ...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一期—什么是爱?

    "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阿德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由成龙主演的<新警察故事>,就是吴彦祖带着面具特帅的那部电影. 电影里的反派 ...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五期—今日份“爱”自己,你做到了嘛?

    如果外貌十分满分,你给自己多少分? (图源网络) 大部分人都会形容自己的外貌是"中等偏上",如果对于外貌的满分是10分的话,80%的人会给自己打到6分及以上. 可是问题来了,如果大 ...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六期—我们在“卖惨”还是在“求助”?

    近几年,有关明星和抑郁症的讨论越来越多,从马思纯为了抗抑郁症吃药变胖,再到喜剧人马丽说自己曾经患有抑郁症,用喜剧治愈了自己等. 明星们心理问题的袒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有人科普关于抑郁症的知识. ...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七期 梦:你有第六感嘛?

    你最近一周有没有做梦?你昨晚有没有做梦?你梦到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还是心酸的往事呢? 生活中,每一个平静的夜晚你都会进入复杂的梦境的世界. 然而对于"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学派 ...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四期—你今天“听话”了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服从>,<服从>是安·唐德,德瑞玛·沃克,帕特·希利,马特·索维托主演的一部剧情片.(故事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服从>剧情简介 ...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八期—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大多数人可能都遇到过与下面故事中类似的情况: 那天我正坐在那儿寻思,我好久没给老家的叔叔打电话了,紧接着电话铃就响了,你猜怎么着!正是我那老家的叔叔打来的.这应该就是心灵感应的原因吧! 这真的是因为心 ...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十期 为什么智商高的人最终不一定会成功?

    引言 为什么有些人越挫越勇,而有些人则一蹶不振? 为什么智商高的人最终不一定会成功? 为什么家长经常夸奖孩子聪明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我们来设想有这样很糟糕的一天--你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要在公司一个重 ...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11期 心理学:为什么越是内向的人,往往反而越厉害?

    在如今社会,人们总是愿意把那些内向的人,喜欢独处,不随大流的人打上各种内向的负面标签,譬如不合群,跟别人不一样,孤僻等等. 内向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相反,内向者具有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巨大潜力. 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