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经分享]习拳时如何体悟 ” 身形腰顶 ''
相关推荐
-
强肾秘精培元功,抗衰固本养容颜!
培元功 百病生于虚,肾虚生百病.肾为先天之本,万病不治,求之于肾.诸虚百损,体质虚弱,容颜早衰,白发脱发,精力不济,筋骨萎软,气力贫乏,骨质疏松,阳痿早泄,血压失衡,凡此种种,都是肾虚为本.<黄 ...
-
[桩功分享系列](三)习拳时如何体悟“身形腰顶”
"身形腰顶"一词见于清代杨氏传抄老谱,在多篇拳论拳诀中都曾出现过,兹举几例. <对待用功法守中土>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 掤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 ...
-
[拳经分享]练拳时内气功上身的感觉和怎样呼吸(系列知识五)
太极拳知识之八:太极气功 我赞成这样一句话:气为血之师,血为气之母.气赖血养,血靠气行.这句话,说出了气与血的关系,也说明了气是存在于血液当中的. 说到气之前,先说几个概念. 一是:沉降.当人在拿大顶 ...
-
[恩师讲拳]习拳时哪些是平腕、坐腕和坐掌
弟子问:请师父讲讲习拳时对腕部的要求? 扎西恩师答: 腕部是劲力贯穿指稍的最后一处关键环节,通常腕部的表现形式有平腕和坐腕.平腕是指手背.腕部和小臂要保持平直,微有掤意.例如肘底捶.进步栽捶等.坐腕, ...
-
习拳时如何轻松做到沉肩、坠肘、塌腰?
所谓的沉肩.坠肘.塌腰是一个长期修炼养成的行为习惯,是需要亲身体会而论的,塌腰就是塌腰,不会成为塞腰,沉肩就是沉肩,不会成为端肩,坠肘就是坠肘,不会成为托肘,所以不同的只是个人的自身感受而已!那么有没 ...
-
[拳经分享]行拳走架中需牢记的三个要点
太极拳行拳走架是很讲究的,大到对整体的身法,小到对手指的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只有在学拳的过程中由师父边讲解边示范,学拳后由师父不断改错,最后才能逐渐达到要求. 下面仅仅笼统地谈谈行拳走架中必须注 ...
-
[长富解惑]太极拳的转换规律是什么?习拳时眼神往哪看?
弟子问: 太极拳的转换规律是什么? 闫长富老师答: 太极拳转换规律 一,逢起必落 在虚实转换中,一边腿抬起移动,另一边腿的胯必降落沉劲.目的是为了保持身体稳定和拳架平衡,防止起伏.耸肩和身体摇摆. ...
-
杨氏老谱《身形腰顶》探究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拳经分享]一位高手的练拳体悟:松有三关,你能过几关?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养生在于养心,养心在于心静,关键是如何心静 拳学路长,歧路万千,得道难. 求道艰辛,常悲不自禁,甘苦自知. 武之为道,养为主,悟为上,能养善悟可近道矣. 无钱可存时多存点健康, ...
-
[拳经分享]我练出了太极拳'第三只脚'的体悟,你有么?
最近修炼尾闾,感觉它就像长了,像拖着到了地面,松松垂落,竟也有支撑之力,使身体更平稳,从而令我品味到另一番"中正安舒"的滋味. 这条尾巴,虽是虚的,但绝对就像在两只脚之间又多出了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