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粟裕指挥的华野,黄百韬决心死守,谁知手下被东北大棉帽击垮

1948年11月17日,国军参谋总长顾祝同到达碾庄上空,对被粟裕围在碾庄的黄百韬做出指示:必要的时候可以率部向邱清泉、李弥兵团方向突围!

顾祝同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黄百韬已经下决心死守到底,以报蒋介石的知遇之恩。而黄百韬不知道的是,邱清泉、李弥兵团已经身处距离他只有40公里的大许家了。

黄百韬对部下们说:“突围干什么?就在这里打!让黄埔的同学们都看一看,做一个榜样!左右不过一死,要死也死在这里!”

黄百韬的坚持并不是只凭着头脑发热的,由于他的顽强抵抗,粟裕只能命令华野改奇袭为强攻,双方硬碰硬,战事陷入了胶着。而邱清泉、李弥兵团已经打到附近,华野如果不能及时消灭黄百韬兵团,就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为此,毛主席特地做出指示,要求华东局、中原局不惜一切代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这一天,在打退了华野的一次进攻之后,国军突然发现对面阵地上突然出现了很多带着东北大棉帽的士兵,就以为东北野战军也加入了作战,而这正是粟裕希望看到的。

一时间黄百韬兵团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心里防线迅速崩溃。其实这些帽子不过是大连兵工厂生产,运送到淮海前线的军服,之所以会“混装”,还不是因为我军物资匮乏了。

碾庄战役,双方各自的伤亡都超过了5万,在解放战争中也属于硬仗了。战前杜聿明曾经有一个方案,只要黄百韬在华野的进攻下坚守7-10天,自己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野,华野必然来救,碾庄自然无虞。可是这个主意被高层否决,因为没有人认为黄百韬能顶住华野10天,可结果却让高层大跌眼镜,碾庄之战,黄百韬竟足足坚守了12天之久。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