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寻找宁海那杆秤
相关推荐
-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秤上人心”
前集回顾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序言 黄河三角洲乡语漫谈:"故地旧事" "半斤八两" 在北京看到一个商铺,店名叫"半斤八两".经营者之所以用这 ...
-
【盘点老行业之四十八】钉秤匠
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如今,不管买卖什么,往电子秤上一放,四两半斤,分毫不差地呈现出来了,比老式的杆秤放便多了. 老秤属鲁班发明,秤砣为权,秤杆为衡: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 ...
-
蔡雪贞:有秤当家
第05版:文化大观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标题· 蔡雪贞:有秤当家· <鲞经> 点校本出版· 董老师的歌· 看一场<一秒钟>,回忆是五十多年下一篇放大+ 缩小- 默认o在她的 ...
-
【散文】杨治钊/一杆秤
作者:杨治钊编辑:日歌月吟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杆秤文/杨治钊过去在我农村老家堂屋的墙壁上挂着一杆秤,我经常看见父母用这秤称粮食或畜牲甚至还有称人的重量.小时候我觉得非常稀奇好玩,围着那杆秤看来看去,在小 ...
-
农耕博物馆(三)——天地之间有杆秤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天地之间有杆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 歌词中的杆秤和秤砣 仿佛与我们隔了几个世纪 但是生活中又随处可见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 ...
-
乡土散文:秤砣
秤砣是世间最重且最有正气的东西! 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实际风水师的想法是利用寓意给秤砣的重量压制阴气. 我的父亲及爷爷全是木匠,他们 ...
-
今天我们来探究下杆秤的发明
实验认知:杆秤是人类发明的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精致的砝码.杆秤.秤盘的丝线和提绳等. 实验器材:羊眼圈.小螺母.秤砣套.双面胶.曲 ...
-
应可军 | 闲谈宁海染坊
闲谈宁海染坊 文/应可军 "世界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创立.1977年5月18-2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 ...
-
应可军 | 闲话宁海芋艿
闲话宁海芋艿 文/应可军 宁海流传一句有名的俗语:"走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来证明某人的见识广.可见芋艿在宁海人心中蛮高的地位.芋艿口感软糯且营养丰富,秋季气候干燥,来一 ...
-
应可军|宁海海错诗
宁海海错诗 文/应可军 宁海县境内的三门湾.象山港,是浙江省水产养殖资源最丰富的三大港湾之一,素有"贝类之县"."鱼米之乡"美称.据调查,近海潮间带生物量和栖息 ...
-
应可军|宁海树王录
宁海树王录 文/应可军 小树在长成大树之前,没有人知道它是大树.当它长到普通树的大小时,大家都以为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树.后来它越长越大,人们才发现原来这儿有一棵这么大的树.人们在树下度过愉快的时光.树越 ...
-
应可军 |宁海倭乱纪实
宁海倭乱纪实 文/应可军 宁海元末就有倭寇屡犯白峤一带,杀人劫物,掳掠妇女,官兵不能制.水车陈性中组织村团,设计歼倭.至正初(1341-1345)某年九月初七,倭船数艘又侵白峤,犯水车,性中佯与周旋, ...
-
应可军|宁海的落会演变史
宁海的落会演变史 文/应可军 落会,又称"标会",据记载:宁海的"标会"在明朝时就已存在,当时社会高利盘剥,长期的借款,每元月息三分:短期的借款,每元月息一角. ...
-
应可军 | 闲话宁海斜
闲话宁海斜 文/应可军 你知道宁海人有个习惯吗,看哪里人多就往哪钻,买的是人气,吃饭.买衣服亦是如此.就是大家说的:"宁海银.宁海斜". 记得有个笑话说:有个乡下老翁进城看见一家商 ...
-
应可军|宁海草鞋的故事(外一篇)
宁海草鞋的故事 ◎应可军 宁海西门原有一座登台门,本来只是居民口中普通地名而已.幸亏徐霞客才扬名天下.出城有一路廊叫西门路廊,路廊是故事播散地,我经常去,因为有自留地在前面洋畈,高中毕业在黄坛水库做仓 ...
-
应可军 | 漫谈宁海医药史
漫谈宁海医药史 文/应可军 民国前,人民有病均由内外科中医医治,北宋罗适,明初方孝孺均通医道,旧时读书人如果未考取功名,一般会转学医道,美名之曰"不为良相,亦为良医".罗适有医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