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官员崔烈
相关推荐
-
崔琰:影响力越大,行事越要谨慎
何人重觅鸾溪上,才问崔郎已渺然.家族的兴盛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清河崔氏在汉末还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直到崔琰.崔林这一代人才渐渐兴起.本篇要聊的是崔琰之死. 崔琰,冀州清河郡人士,崔林的从兄.崔琰能成为 ...
-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听静电鱼说 PLAY 第六章:狂敛财节操尽碎,卖官爵售价翻倍 黄巾之乱让汉灵帝忽然清醒了起来,帝国危机四伏,他不能再沉迷于西园的腐朽生活里了.就算是海天盛筵,也不过是一年举办一次嘛.汉灵帝重新审视了一 ...
-
读通鉴(202)已无能为力
读通鉴(202)已无能为力 中平二年乙丑,公元185年 春,正月,大疫. 二月,己酉,南宫云台灾.庚戌,乐城门灾. 中常侍张让.赵忠劝说皇帝敛天下田,畮十钱,以修宫室.铸铜人.乐安太守陆康上疏劝谏说: ...
-
此人并无大过,却因一时贪念,留下了铜臭的恶名
"铜臭",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铜钱的气味,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爱钱如命,唯利是图,知道它的由来吗?它来源于一个叫崔烈的人. 崔烈是东汉汉灵帝时的大臣,他是冀州名士, ...
-
河北省衡水市三国名人:安平县三人,武邑县二人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冀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如今衡水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五位,出自两大家族.其中,安平县三人,武邑县二人. 三位安平县籍名士出自著名的崔氏家族,分别名为崔烈. ...
-
王芬:成事在人,败事也在人
东宫废立臣心苦,自有千秋汗简知.乱世的精彩在于总有些意想不到的剧情出现,总有些人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甚至试图谋划废立之事.本篇就来聊聊王芬. 关于王芬的记载其实也很少,只是他谋划废汉灵帝一事十分显眼, ...
-
袁绍真是儒家士族的代表吗? | 刘三解
自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提出袁绍是汉末儒家豪族的代表人物,曹操则是寒族.阉宦阶级,以法术为治的观点,汉末.三国的士庶斗争主线就已深入人心,在特殊的动荡年代,更是被简化 ...
-
他是清河崔氏的奠基人,三国最冤枉的人,因卷入夺嫡斗争而死
军师联盟剧照 时光会偷偷溜走,但有些人能抓着它的小尾巴一起前行,看看那些白手起家的人儿,半生颠沛流离的刘备,豪情万千的曹操,他们真的将名字镌刻在了史书上,还有崔琰,字季珪. 内向少年的华丽转身 划重点 ...
-
曹操的替身,风流名士却被曹操用下流手法杀掉
刘备有位同学,在曹操手下当组织部长,工作特别称职,堪称一代风流名士,但是却被曹操用文字狱给杀了. 在<世说新语>这部小说集里,他因为相貌堂堂,还当过曹操的替身. 这个帅哥叫崔琰,曹操为什么 ...
-
左雄[东汉顺帝时官员]
忠直进谏 汉顺帝未即位时,曾被废为济阴王,乳母宋娥与黄门孙程商量立顺帝.顺帝后来认为宋娥曾有拥立之功,就封她为山阳君,邑五千户.又封大将军梁商之子梁冀为襄邑侯.左雄秘密上书说:"把土地分封给 ...
-
道教史话 | 道教真的形成于东汉吗?
原创 昆仑千秋雪 龙虎山道教 今天 一直以来,道教的形成时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性的话题!如果道教不是形成于东汉时期,那么道教是形成于上古时期呢?还是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道教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晚呢? ...
-
缅甸卫生部官员警告,缅甸很有可能迎来第三波疫情
最近,我们持续关注周边国家的疫情,以及缅甸国内的疫情情况.面对国外"来势汹汹"的双重变异病毒,以及卫生部每天更新的数据,不少网友表示:不检测都很少,一检测吓一跳. 普通民众对于国内 ...
-
汉朝历史人物——蔡邕(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yōng)(133-192)字伯喈,尉氏蔡庄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书法家.少博学,师事于太傅胡广.蔡邕年轻时以读经为主兼授徒.写作.为了专心致志地做学问,曾辞过陈留郡的辟请.还拒绝了朝庭的徵 ...
-
汉朝历史人物——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是东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薛莹<汉纪>对他极力称赞,说他"及临万几,约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华峤<后汉书>一方面 ...
-
东汉末年,董卓篡夺大权后,杀害了哪些大臣?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朝廷从此名存实亡.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入都城讨伐十常侍.在 ...
-
清代的官员到底有多累呢?上班太早,花在应酬上的时间非常多
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都市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极快,工作压力也是剧增,尤其是在一些一线城市中,年轻人往往被工作累到喘不上气.而我们在电视上观看古装剧的时候,却发现古代的官员们一个个位高权重,可是 ...
-
10年前,日本为证明福岛净化的核废水,让官员喝下,后来怎样了?
引言"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日本这个国家在古代的时候,就跟我国有所联系了.那个时候日本还是一副虚心学习的样子,来学习我们华夏的文化.然而等到近代我们华夏虚弱的时候,他们就暴露了 ...
-
古代官员退休为何要告老还乡?
古代官员退休为何要告老还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