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从东北西辽河走出去的强悍部落,逐鹿群雄奠定华夏今日文明

———东北的历史发展简述(二十一)——

关于商朝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有说在西北、有说在中原河南、还有人说在山东,现在随着三星堆考古进一步发掘,现在又多了起源于四川的说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而商人真正的起源地,却无人提及和认可,下面我们来看看商人真实的起源之说。

商朝,是我们现在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也是既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朝,是由商人部落建立起来的,前后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传说商人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出世。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了夏之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建立商朝。此后,商朝国一直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者是“殷商”。

我们的历史书中一直在讲商人是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到底是不是呢?我看看一些古代文献的记载,在《荀子·成相篇》中说:“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世本·居篇》中也有同样的描述:“契居亳,昭明居砥石”,在这里提到的砥石又是在哪里呢?

在《淮南子·墬形训》说道:“辽出砥石。”高诱注解中说:“砥石,山名,在塞外,辽水所出”。《水经注》也曰:“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屈而南流,入于海”。

《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肃慎是东北地区古老的民族,生活在今天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形成的三江平原及外东北地区;燕,今天的河北东北部及辽宁东部,亳,上古时代既不是安徽的亳州,也不是河南的商丘,它位于今天西辽河的上游源头。

根据古人留下的地理书籍中描述,砥石就是砥石山,是辽河的发源地,是今天的克什克腾旗的白岔山。白岔山是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的河源,老哈河和西拉沐沦河都是辽河的上游,“砥石山,辽水所出”,商朝始祖所居住的砥石就是我国东北的辽宁省西部,内蒙古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旗等同于县)境内。

契的儿子昭明由商邑迁居至砥石。 帝相十五年,契的孙子相土在趁姒相由商邑迁都于斟灌(帝丘)之际,遂迁回商邑。此后,相土驯化了马,发明了马车,当时野马主要生活在欧亚草原上,在现在的中国境内只有河套和蒙古高原地区才产马,而西辽河上游与蒙古高原接近,最容易获得到野马来驯化。

在夏朝的中期,契的六世孙王亥驯服了牛,除了用牛耕地,还发明了牛车,用牛拉货物,开始发展以物换物的商业贸易,使商国逐步强盛起来。牛同为大型食草动物,在草原地区也有大量的存在,而在夏家店下层遗址发现有大量牛骨,应该是已经被驯化的家牛。

而上古时期的西辽河平原地区 (链接)是非常富饶的,这里从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活,从查海到兴隆洼、小河西再到红山文化,上下传承延绵不绝,这里还早已进入了农耕时代,在辽河流域现在发现最早的种植农作物的是位于今天的沈阳,有着7200年历史新乐文化遗址 (链接),这里已经开始种植的黄黍,就是的东北大黄米,而西辽河流域发现在6500年前也已经开始种植黍,说明在整个辽河流域中辽河平原和上游的西辽河平原至少在6500年前就已经进入到了农耕时代。

如果契与禹为同时期,那么他的历史也应该在4000年前,在西辽河周围有着丰富的夏家店下层文明,现在已经被确认是夏朝及先、早商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在这里现在发现的有3000多个各种遗址遗迹。

至商汤建立商朝时,最早的国都在亳。在此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五次。《史记》记载祖乙迁邢(河北邢台),迁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也就是盘庚迁都于殷,这段历史称为'盘庚迁殷'。商人正是从遥远东北西辽河上游的国都“亳”开始了南下,通过了几百年征战和大迁徙,经历多次迁都,才到达了今天的河南安阳彻底定居下来。盘庚在这里解决了王室内部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史称“盘庚中兴”,为之后的武丁盛世打下了基础。

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盘庚之侄,在他即位以后,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四出征战,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武丁时期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上取得不小成就,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一时期还有还有一部分商人还保持源自东北早期的装束,在丁武皇后妇好墓中出土的一件玉人,还梳着东北古代民族的独有辫子;在妇好墓出土的其它文物很多与夏家店和红山时期的器型纹理极其的相似,足可以证明商人源自于东北的西辽河。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盛世没能继续长期的延续。到了商纣王帝辛时期,连年的四处征战,极大消耗国力,激化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给了周以可趁之机。在到了周武王时起兵攻商,纣王主力军队多远离京师,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这些奴隶军毫无斗志,牧野一战被击溃,国内商军尽没,纣王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在商朝灭亡后,殷商的王族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领部分殷民返回了北国的故土,建立朝鲜国,史称“箕氏朝鲜”。

到目前为止,在今天的河南地区出土的大多是晚商的遗迹,关于先、早商几乎就没有什么考古发现,恰恰证明了这段时间内的先、早商的历史发展根本就不在河南,而是在迁徙的征途上。

上古时期人类的每次大迁徙,都要经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程,商人从东北的上辽河畔一路南下,是一部迁徙史也是一部征服史,每到一地治理一地,自己也进行修生养息,为下一次的迁徙做好准备,就这样历经近300年的历史时间,来到了今天的黄河岸边,完成了一次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大迁徙,同时也完成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

(0)

相关推荐

  • 文物 | 克什克腾的古老文明

    奔腾的西拉木伦河孕育了古老而悠久的草原文明,在西拉木伦河的发源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曾有商.山戎.东胡.突厥.回鹘.契丹.匈奴.女真.蒙古等十几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并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罕见的古 ...

  • 踩着西瓜皮走上保研路,结果被清华同济一起砸中

    Y同学 本科:东南大学 保研绩点:1/89 综合评价:2/89 奖项: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学习优秀生.钟训正设计奖.程泰宁设计奖 写在前面 最终选择保研这条路真是非常戏剧性,简直在玩弄自己的命运 ...

  • 卡西尼“走了” 人类探索宇宙才刚刚开始

    [环球网科技报道记者宗瑶]38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中的星星,380年后,依旧有人在把望远镜对准天空,可是,对于9月15日的夜晚来说,不仅有星空,还有一个&qu ...

  • 我对你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向西流走了(第333篇)

    信仰被摧毁. 信仰是什么?你所见?还是你所想? 人的信仰是心智的体现,心智最先由性格决定.性格一般而言由原生态家庭影响巨甚.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一次经历,或者一个朋友,总之有极大的偶然. 也就是常 ...

  • 清朝的锡伯族为何从东北西迁到新疆,还将满语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锡伯族发源于我国东北的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但当下在我国的新疆却有着一个以锡伯族为聚居主体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并且在清朝中期就开始迅速衰亡的满语满文却在居住新疆的锡伯族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那么,锡伯 ...

  • 第六百八十三篇  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

    X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品. 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到赤峰英金河畔和林西一带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工作,揭开了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序幕.75年过去了,该地区的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

  • 聚焦西辽河流域5000年前“天坛”

    长城以外有中华民族"更老的老家" 聚焦西辽河流域5000年前"天坛" 牛河梁第二地点积石冢与祭坛.中间祭坛像北京天坛的圜丘,后部积石冢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方基.资 ...

  • 西辽河流域的早期中国 -- 红山牛河梁(上)

    想了想,红山文化的这篇文章还是从一个故事说起吧.1971年的一天,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张凤祥在村北山岗造林时捡到一个裹着泥土的锈铁钩子,于是他便拿回家给弟弟用绳子拖着玩,没几天,铁钩子上的泥 ...

  • 西辽河地区工具类玉器的 使用与史前社会的发展

    摘 要:西辽河地区工具类玉器是东北地区玉器主要种类之一,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到早期青铜 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工具类玉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社会功用也不断变化---从兴隆洼文化 早期的使用功能 ...

  • ¥1680去西塘走一走,看看一直误会的江南……

    众信旅游 环球旅游好伙伴! 有这样一座小城 城内处处白墙青瓦小桥流水 柔情似水的诗意里 更有一丝远离世俗的生活气息 船夫划动船桨 发出的"咯吱咯吱"的躅浆声 看着身边的潺潺流水 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