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濮阳市第五中学 王海兵
岁月如歌,打开记忆的盒子,翻看曾经的照片,自2007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不断涌现,在教师之路走了这么多年,一个个人、一件件事就浮现在脑海,回忆过去,致敬那段燃烧青春的成长历程。
我和这个城市结缘。07年我来到这个城市,还记得校长面试问我来濮阳的原因,很简单,我姐姐在这里教学,哥哥也在这上班,和亲人在一起是我来这找工作理由,没想到就扎根于此11年了,已经成为濮阳人,这里有我的家人、朋友,还有众多的学生。我慢慢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也愿意在教育上奉献自己光与热。
哥德菲尔把教师生涯模式分为准备生涯、成熟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退出生涯等五个阶段。我不妨把自己教育教学经历对号入座吧。刚大学毕业,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准备生涯阶段,积极努力,青春有活力,时间和精力是我们的财富,从学生一下子成为老师,角色的转变带给我兴奋和惶恐。
那时的我与学生年龄是最近的,爱好很多也是相同,总能在音乐中找到共鸣,元旦联欢会一起歌唱,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我们彼此感觉到了快乐,那时的我充满童趣,生活过得简单纯真,就像学生一样。
记得第一届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初一全体师生去实践基地体验一周的生活。刚毕业就当班主任的我,没有什么经验,就是凭着一颗真诚的心和认真的态度,我们一起吃饭,住在基地,参加篮球赛,打乒乓球,自己动手做饭,手工活动,摘内黄大枣……
一个个活动,就是一个个故事,没有学习的压力,我们都是毫无芥蒂的在一起,玩的开心,聊得真诚,可以说那次活动是我从教以来最美的记忆,后来学生毕业时都说最忘不了那段时间。平时学习比较紧张,住校生两周才回家一次,而且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周末我们会组织一起游绿色庄园、濮上园,在自然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越来越和谐,集体就像一家人一样。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不过,一个优秀的集体也需要科学的管理。一个新手,成长最重要的方式是学习,一是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我是比较幸运的,跟着一个优秀团结的团队,我经常听课,不懂的问题就找他们,以学生的姿态得到快速的适应。二是向名师学,书和网络了我和名师的距离。影响我的两个人是魏书生和李镇西老师,魏老师的科学与李老师的民主爱心是我从教的基础,下班后每天我都要看书、看博客,从最初的模仿到慢慢的创新,班级越来越优秀,自己也能快速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一些荣誉,更加坚定我从教的信念和信心,自己真的喜欢做教师。
随着时间的累积,教学教育经验不断丰富的我进入教师生涯的第二阶段即成熟生涯阶段。班级管理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我把自己的目标确定为班级管理和教学双优,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和班主任,家长的认可等。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慢慢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教育教学达到完美一体,将幽默风趣穿插到课堂里。课堂有了笑声,孩子们有了灵气,我的教育也有了诗意和情怀。
作为学校的骨干力量,更多的是中途接班,俗话说后娘难当,孩子都会舍不得以前的老师,过去的老师留下的都是美好,新老班总要接受各种考验,每次的接班,我不会先去制定各种制度,而是先走进学生的内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接纳学生并被他们接纳,比如说学生会突然收到生日祝福礼物而惊喜;冬至早上吃到热腾腾的水饺而感到班级就是温馨的家;学生有心事了,就用信鼓励和交流等。然后根据班级特点再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和公约。中途接班的确很累,如果自己能被学生接受并喜欢上,那种快乐和幸福是别样的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慢慢的和我有了距离,即使他们还是喜欢我,总觉得少点什么,我的教师生涯跌跌撞撞来到了第三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有了抱怨,有了烦恼,新的学生有了新的问题,总觉得自己力不从心了。就像来到十字路口,路在何方?累了,痛了,更能感受到成长的不易,只有走专业化这条路,才能突破成长的瓶颈!一个人走,决定能走多快,一个团队一起走,决定走多远!一个成长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己就能战胜任何困难!
回首过去,有收获也有困惑,有欢笑也有泪水,也有了走好明天路的渴望,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天份不高,只有靠努力和坚持才能挣脱平庸,不忘初心,真正过上幸福完整教育生涯。正可谓:回首往事十一载,青春不在头添白,如今踏上专业路,专家引领主心骨,莫愁前路有困难,齐心协力创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