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的舌诊和脉诊,有什么特点?

我们在乙肝的诊治中必须重视舌诊与脉诊。

“有诸内,必形于外”,

舌象、脉象,

能够反映机体生理、病理上的细微变化。

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可以直接反映人体津液的盈亏与脏腑阴阳的盛衰虚实。

舌质颜色可明确疾病的虚实寒热,察舌苔可协助辨证分型,察舌下络脉可明确经络血脉脏腑的瘀滞情况,还可为判定疾病预后提供依据。如肝病患者大多病程较长,在疾病初期,多见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的表现,则为肝气乘脾,肝郁脾虚之象;若患者早期,常可出现血分伏邪,出现肝经血热之病机,患者多可出现舌质淡红、边尖红、舌上有小瘀点这一特点,我们将此舌象作为本型辨证论治的特异性体征,治宜凉血解毒为主;若患者肝郁脾虚,日久脾虚湿盛,湿热相火内盛,疾病缠绵难愈,则可见舌质偏红、舌体胖大、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之象,出现这样的舌体,则表明疾病进展,出现湿热相火之象,治宜化湿清热之桃红化浊汤;而肝病后期,郁久化热,郁热相火灼伤肝阴,阴津亏虚,阴虚内热,则多见舌体瘦、舌质红而少苔之象,此为阴虚相火之象。

此外,还可通过观察舌质的润燥,了解津液的损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可判断疾病预后。如《温病条辨·下焦篇》中第2条:“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

若舌质湿润,多属可治、易治;若舌质干燥、芒刺无津者,多属难治。若见舌质暗红或发紫,甚或见瘀点、瘀斑者,均为内有瘀血之象。

肝病临床中一定要注重观察舌下络脉。“舌下络脉诊法”当首推《诸病源候论》,诊断时要求观察舌下络脉的神、色、形、态等方面内容,即要观察舌下络脉的颜色、形态、舌下瘀斑、单支多支不同络脉等的色、形、态的常与变,对协助诊断脏腑气血是否通畅,经络营卫运行是否调和,有无气机阻滞、瘀血阻络等均有很大帮助。若舌下脉络迂曲、增粗、深紫、黑色以及局部增生多表示体内瘀血阻络,其迂曲、增粗的程度,颜色的深浅可表明瘀血的严重程度。据其舌象表现,可反映相应之病机、病位、病性,为确定治疗法则、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脉诊是中医一大特色,甚至可以说是中医的绝活和标识。长期以来,中医界都把脉诊作为别阴阳、辨脏腑、论虚实、断病机、定治则、判断预后的重要根据之一,在辨证求因及审因论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诊治中,我们极为重视脉诊,可根据不同的脉象,了解疾病的证候属性、病情的轻重及预后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指出脉诊的重要性。常谓“治病必求于本”,而脉象常为疾病本质所在。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脉诊经验,常常在临床中舍证从脉。

肝病患者多见弦脉、数脉、滞脉、涩脉、沉脉、革脉、弱脉、细脉等,而患者往往并不呈一种脉象,而以复合脉为主,如沉弦脉、沉细弦脉、沉弦弱涩脉、沉细数脉、细数脉等不同组合的脉象。

肝病初起,实邪交争,可见脉沉弦而有力或弦滞;若病程日久,气血亏虚,鼓动无力,故而重按乃得,沉细无力;肝病日久,阴血不足,脉道不充,或病久入络,瘀血内阻,气机不利,则可出现脉沉弦涩;或病久伤精耗血,精亏血少,则可出现脉沉弦细弱涩或革;病程日久,郁热伤阴,阴虚内热,则可出现脉细数之象。

此外,脉象还可呈现或补充肝病患者症状之外的病机表现。肝病患者多有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之证,则经脉拘紧而多见弦脉。

如患者临床以胁痛为主,胀痛明显,脉应以弦为主;若脉象除弦脉外又见涩滞脉,则多提示患者患病日久,出现瘀阻脉络之象,此时当在行气疏肝同时加用活血通络之品;如肝病患者久病阴伤,阴虚内热,当见细数脉,但见细弱脉,可见此人营血亏虚,脉道不能充盈,治疗之时当益气养阴,补益气血。

如一例患者以腹胀为主,饮食不化,服大量健脾药无好转。我诊其脉左关弱,乃知其为肝气不足,木不疏土之证,遂重用黄芪、柴胡、升麻、山萸肉等以补肝益气取得佳效。

正如《景岳全书·脉神章》云:“脉者,血气之神,邪正之鉴也。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血气盛者脉必盛,血气衰者脉必衰,无病者脉必正,有病者脉必乖。”即通过脉象的变化便可反映患者脏腑之盛衰、气血之多少、疾病之进退、邪正之强弱等。且脉象与四时相应,《素问·玉机真脏论》云“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秋脉如浮……冬脉如营”,加之长夏之缓脉,被认为四时气候变化的正常脉象,故又称为“四时五脏平脉”。如脉应四时,则属无病,反之则为病。即“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 。

正常情况下,寸脉、关脉当显,而尺脉当蛰伏于内,重按可得;若尺脉外显,则多为肾气虚弱之象。外邪之时,脉常为浮;气血亏虚者,多弦细;脉有力为实,无力为虚。诸如此类情况不胜枚举,均为临床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辨证诊疗依据。

(0)

相关推荐

  • 正常舌、病舌

    接着讲,上节课程呢是讲解一个正常的这个脉象的一个标准,这节课程呢,我们就要讲解一下正常的舌像和病舌是怎么回事 咱先学习一下什么是正常的舌象? 正常的舌象,粉红色, 首先,看舌象一定要先看舌质, 很多教 ...

  • 中医诊断学——舌诊,脉诊,按诊速记

    一.舌诊 (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 ...

  • 掌握舌诊、脉诊的方法,看病快、疗效好!

    舌诊 中医辨证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关键的弄清后四个字就行,虚实寒热. 前四个字太虚不好把握,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可以举一大堆症状和现象,归之为一,推之为干,握者,难也. 不如望舌,舌质红即可断为热 ...

  • 舌诊和脉诊不符合,以谁为重?----沈绍功

    第二个问题都不符合,脉也不符合,我一会下午也要讲.舌和脉最客观,最一目了然的就是舌.脉,王叔和的<脉经>里面,他不讲了指下难明码?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所以脉很复杂.下午给你举例子,很多脉都 ...

  • 吴雄志:《中医脾胃病学》诊断学之切诊、舌诊、脉诊

    导读:本文节选自吴雄志先生所作<中医脾胃病学>,此书指出人体气化以中气(脾胃)为根,阴阳(太阴.阳明)为常,三焦为道,升降出入为气化的基本规律.提出三纲两常大法,创造性地融阴阳辨证与三焦辨 ...

  • 脉诊及脉诊仪的研制

    对西医而已,通过脉诊来看病属于不可理喻的事情.每一次我和同事说我在研究中医,他们都开玩笑的伸出手腕说,"来,搭下脉",言下之意就是中医有本事告诉我有啥病.我只好很没有面子的讪讪离开 ...

  • 姚梅龄教授讲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 第10讲 涩脉

    姚梅龄教授讲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 第10讲 涩脉

  • 【脉诊】--脉诊定性、定位、定量、定势的意义

    民间医学网笔录 国学文化太美 今天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脉诊--定性.定位.定量.定势的意义 脉诊,首先用于疾 ...

  • 中医诊断--【脉诊】脉诊的简单常识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脉诊的简单常识 脉诊基础知识 1.诊脉前提.诊病是一项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无论医生还是患者 ...

  • 《敝昔诊法》扁鹊以五色诊和脉诊闻名于世

    <敝昔诊法>的诊断理论探析 老官山汉墓为新发掘的西汉景帝. 武帝时期墓葬, 该汉墓 共出土竹简920余支, 几乎全部是医学内容. 简书所用文字为以 篆隶为主, 符合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的基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