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封锁”,自力更生——有一种精神叫做“南泥湾”
相关推荐
-
“胡子”出身的他却成了中国抗日第一人,马占山江桥一战吹响抗日集结号
说起抗日战争,只要是中国人就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要谈起中国人是几时拿起武器打鬼子时,大多数人可能就犯迷糊了,是张学良?是八路军?,还是北洋水师呢?那么今天我就来和大伙聊一聊中国抗日第一人.谈起中国抗 ...
-
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丨封锁圈里的奇迹
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丨封锁圈里的奇迹 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丨封锁圈里的奇迹 来源:新华网 今天我们的故事从三个物件说起 一碗黑豆.两根木炭.一只豹子 看起来三个物件毫不相关 但它们都和一场轰轰烈烈 ...
-
一条军毯的故事
我珍藏着一件父亲留给我的传家宝,它记忆了烽火硝烟.抗曰战争时期我军在延安八路军大生产运动中自制的精神产物:一条军毯. 珍贵的军毯 1939年2月,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生产自给" ...
-
他的地位比李宗仁还高,说只要李真心抗日,我愿意给他下跪
在国民党内,程潜的地位非常高,毕业于日军陆军士官学校,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高居陆军总长.参谋总长.一级上将,连蒋介石也要对他毕恭毕敬. 而且,程潜为人正直无私,在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威望,很多事由他来出 ...
-
1986年,刘伯承元帅逝世,临终曾言:死不瞑目,原因令人痛心
1985年刘伯承元帅的病情日益加重 在家人的陪同下 刘伯承元帅于1986年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但是在他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女儿 说起了41年前的事情,并愤愤的说道 自己死不瞑目! 这段尘封的往事 ...
-
禁卫上将张宗逊
延安,成就了张宗逊军旅生涯的一段传奇,也让他获得了"禁卫上将"的殊荣. 迁移延安 不辱使命 1936年冬,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的张宗逊在保安(现志丹县)县城见 ...
-
【每天老照片】-1万-1054-老照片:八路军真实生活,住窑洞、穿皱巴巴衣服,又打仗又种地
近期,抗战剧<雷霆战将>热播,遭到网友的集体吐槽.在剧中,八路军指挥部是豪华别墅,护士妆容精致,衣服干净得发亮:八路军战士个个衣着光鲜,清一色都用发胶.发蜡.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到底过着什 ...
-
长江黄河两万里自驾:圣地延安
从佳县下山继续沿黄观光路经过吴堡黄河古渡和二碛险滩,景致完全不同,一个静若处子,一个惊涛骇浪,古渡是沙滩,二碛是礁岩,站在岩石上看浪涛汹涌河西山岗万丈高,聆听风在吼黄河在咆哮,这是我期待已久的黄河,终 ...
-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狂欢与恶潮
8月10日晚的北平.重庆.延安 1945年的8月初,北平城内逐渐到了全年最热的时候,而到了8月10日晚上,当一些人知道一个令人无比振奋的消息以后,内心的火热简直无法形容. 北平辅仁大学教授周祖谟在一封 ...
-
千载难逢的良机,使我们对延安投去惊鸿一瞥 | 赏读
<当代>2021年第四期 回眸一瞥 (美)托马斯·亚瑟·毕森 直到很多年过去之后,烟消云散,我们才真正地意识到,当初的延安之行,似有上帝之手的安排,机缘竟如此凑巧. 我们堪称幸运,遇到了这 ...
-
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严密封锁,却挡不住一条条秘密交通线
1940年3月,蒋介石亲自下令封锁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短短两个月就在边区的南面和北面构筑起5道封锁线,东起黄河边上的宜川,经洛川.黄陵.宜君.铜川.耀县.淳化.旬邑.彬县,一直向 ...
-
南泥湾与马兰纸——1940年开始的大封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毛泽东就已经预料到,这场战争会有一段相当长的战略相持阶段,果然,抗日战争进入中后期时,中日双方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无法彻底打败中国军队,中国国共双方也没有办法将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