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录(清.陈士铎):痹证门(十一则)
相关推荐
-
工不能禁
工不能禁: 五行乘侮 影响疾病 任何事物,都不孤立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五行之气的 相乘.相侮规律 是气候变化反常 出现的两种现象 五脏病理,变化之间 也存在着,复杂联系 如脾胃虚弱 水谷精微之气 ...
-
《辨证录》作者:陈士铎痹证门(十一则)
痹证门(十一则) 人有两足牵连作痛,腹又微溏,人不能寐,卧倒足缩而不能伸,伸则愈痛者,人以为寒湿之成痹也,谁知是风寒湿同结于大肠乎?夫风入大肠,日日大便,邪似易下,即有湿气,亦可同散,何以固结于中, ...
-
陈士铎《辨证录》虚损门 养筋汤
虚损门(十三则) 人有多言伤气,咳嗽吐痰,久则气怯,肺中生热,短气嗜卧,不进饮食,骨脊拘急,疼痛发酸,梦遗精滑,潮热出汗,脚膝无力,人以为痨怯之症也,谁知其先伤于气乎.夫伤气者,伤肺也.肺伤则金弱不能 ...
-
《辨证录》目痛门(十四则)
人有目痛如刺触,两角多眵,羞明畏日,两胞浮肿,泪湿不已,此肝木风火作祟,而脾胃之气,不能升腾故耳.人生后天,以脾胃为主,脾胃一受肝木之制,则土气遏抑,津液干涸,于是木无所养而干枯,风又袭之,则木更加燥 ...
-
《辨证录》血症门(二十一则)
人有一时狂吐血者,未有不本之火者也.然血已吐出如倾盆,则火必变为虚火矣.实火可泻,而虚火断不可泻,况血已吐出,无血养身,而又用泻火之药,以重伤其胃气,毋论血不能骤生,而气亦不能遽转,往往有至气脱而死者 ...
-
《辨证录》火热症门(十六则)
阳明火起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妄言,人皆谓内热之极也.然而阳明属土,而不属火,何以火出于土,谓是外邪之助乎?既非暑气之侵,又非寒气之变,乃一旦火起,以致发狂,人多不解.不知土中之火,乃心中之 ...
-
《辨证录》暑症门(十一则)
行役负贩,驰驱于烈日之下,感触暑气,一时猝倒,人以为中暑也,谁知是中乎.夫 者热之谓也,暑亦热也,何以分之?盖暑之热由外而入, 之热由内而出.行役负贩者,驰驱劳苦,内热欲出,而外暑遏抑,故一时猝倒,是 ...
-
《辨证录》燥症门(十五则)
燥症门(十五则) 阴耗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小便道涩如淋,此非小肠之燥,乃心液之燥也.夫久战而不泄者,相火旺也.然而相火之旺,由于心火之旺也.盖君火一衰,而相火即上夺其权,心火欲固,而相火欲 ...
-
《辨证录》五瘅门(十则)
五瘅门(十则) 谷瘅之症,胸中易饥,食则难饱,多用饮食则发烦,头眩.小便艰涩,身如黄金之色,此是胃中虚热之故,非胃中之湿热也.人身脾胃属土,脾阴土也,而用则阳:胃阳土也,而用则阴.脾胃和同,则刚柔并济 ...
-
《辨证录》痰证门(二十一则)
人有肠胃之间,沥沥有声,饮水更甚,吐痰如涌,人以为痰饮之病,谁知是胃气之虚乎.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无不入于胃中,游溢精气,上输脾胃,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胃气之旺而然也.倘胃气一虚,仅能消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