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红烛(10)

(0)

相关推荐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四十八:杯水车薪

    平时和同学们交流起来,我发现很多同学虽然听说过成语"杯水车薪",但是并不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有的同学说,"杯水车薪"是指用一车柴草烧开一杯水.有的同学说,它的意思 ...

  • 春节被亲戚问“工资多少”,五步对话术,解救千万工薪族!

    春节回家小高峰到了,大城市写字楼里的威廉.安妮.思密达,纷纷换下职业装,大包小包,踏上回家路.估计在回家的车上,令柱子.迎春.二傻子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亲戚朋友刨根问底问你"挣多少钱" ...

  • 【中秋特辑】月饼 ‖ 邓平

    月 饼 邓 平 "陈大娘,陈大娘!"苟大婶牵着孙女,一边追赶,一边喘着粗气叫喊道.夕阳下的余晖轻轻地拍了拍双鬓斑白的老人的肩,她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迎面而来的苟大婶. "陈 ...

  • 甘为红烛(11)

    ​添新灯过新年,1965年的春节如期到来.那年月,即便物质仍很不丰富,即便还要在炸煎粄子的原料中掺入木署粉替代糯米粉,即便孩子们穿着质量极差的"折证布"做的新衫,但是,农村的年味还 ...

  • 甘为红烛(9)

    ​温老师的教育局之行,以无果告终.经县局秘书股的傅秀芳老师一番解释鼓励后,心情的天空云开雾散,渐渐地变得晴朗起来.毕竟是全场教师中唯一人选,毕竟是光荣使命.一份信任就有一份荣耀,为了这份荣耀必须抖擞精 ...

  • 甘为红烛(8)

    ​会渗出泉水的房间,说实在的我还是头一回听说,确实让人难以置信.可以肯定地说,绝非节外生枝,是当事人的言之凿凿言.这种情况与房屋所处的地势有关.温屋村的围龙屋建在山脚下,写满岁月沧桑的围屋,早已容颜苍 ...

  • 甘为红烛(7)

    错过适学年龄的邓凤云,似乎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渴望读书充实自己,对学习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她不满足于半工半读的农中学制.为了能读到更好的学校,当年华侨中学刚创办时,她便满怀希望去尝试报名,并顺利 ...

  • 甘为红烛(6)

    二年前的2018年,我在<旧照里的故事>一文中这样描写温老师:他胸围宽广.胸襟开阔,圆润的臂膀给人健美的享受:他鼻翼间两撇有力的弯钩,镶嵌在粗犷的脸庞上显得和蔼可亲:黝黑的皮肤配上一头浓密 ...

  • 甘为红烛(5)

    邓大妈属鼠,比温老师小7岁.到1950年时,满14周岁的她才入学就读一年级.她说都是重男轻女惹的祸.她非常感恩,感恩人民共和国给了她上学的机会,让超过适学年龄的她得以接受文化教育,她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 ...

  • 甘为红烛(4)

    温老师认真学习汉语拼音知识的趣事,被时人当笑柄,笑柄时代早已远去了我们.他的汉语拼音知识掌握得如何,早就无关紧要了,但他那学者不羞.追求卓越.近似痴迷的学习态度,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是永不过时的精神,是 ...

  • 甘为红烛(3)

    当年梅州师范毕业后,试用期一年内工资31.5元,转正后即为公职老师,薪酬36元,冠冕堂皇.小学公职老师每月36元的薪饷,维持了二三十年之久,这既不算多又不算少的薪资,让很多民办代课老师可望而不可及.那 ...

  • 甘为红烛(2)

    1950年的土地革命运动中,拥有高中文化的热血青年阿四哥,随之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土改运动. 在温老师的自述中写道:从五零年开始,投身于八字运动,清匪反霸,打土豪分田地:在工作组的带领下表现积极,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