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脑跨膜蛋白质组的多区域分析揭示了抑郁症的新调节因子
相关推荐
-
立足多次跨膜蛋白,这家初创欲做中国第一款靶向 GPCR 的纳米抗体新药 | 专访晶准生物谈静泉
2018 年,全球第一款纳米抗体药物 caplacizumab 正式获批上市,由此引发全球纳米抗体研发热潮. "纳米抗体拥有易生产.易改造.稳定性强.特异性好等特点,其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也 ...
-
大脑的“路线图”揭示了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区域
就像一辆穿越乡村的补给卡车,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破坏神经元的错误折叠蛋白质在大脑的"道路"中穿行,有时停下来,有时改变路线以避开路障. 范安德尔研究所官网6月10日消息 范安德尔研究所 ...
-
新工具「照亮」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四种不同的观察方法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胞所有活动的核心.为了了解其过程,并在出错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研究人员需要工具来观察和监控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引入人工元素的系统,或是通过固定.标记等其 ...
-
晶准生物创始人谈静泉博士谈纳米抗体药物研发:“两大原则”破解多次跨膜药靶难题
图1.晶准生物创始人兼CEO谈静泉博士 随着全球首个特异性aTTP治疗药物.首个上市的纳米抗体药物--比利时Ablynx公司开发的Caplacizumab先后在欧洲和北美上市批准,纳米抗体分子近年正式 ...
-
晶准生物:专注多次跨膜药靶纳米抗体研发,做中国版Abylnx
自2006年起,谈静泉博士就一直从事潜在药物靶点膜蛋白,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等(即GPCR)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是国际上最早一批利用纳米抗体进行结构解析工作的研究人员. 2010年,当他还在爱尔兰圣三 ...
-
Cell新文揭示:防止大脑衰老、逆转痴呆症,或可通过增强神经元自噬实现
机体内所有细胞都依赖细胞内监测系统来维持其蛋白质组的稳态(蛋白酶稳定).神经元对蛋白质毒素的攻击高度敏感,因此细胞内蛋白质平衡对神经元来讲尤为重要.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神经元中自噬等细胞内监测机能逐 ...
-
上海科技大学在疾病相关脑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上海讯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水雯箐课题组长期发展生物质谱技术,应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配体筛选与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促进新结构.新活性的GPCR配体发现与新药靶的挖掘.近日, ...
-
FDA批准首个GPCR抗体药物!20年来首个预防偏头痛新药,销售峰值预测125亿美元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去年7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FDA批准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相关靶向药物共计475个,占FDA批准的所有药物的34%[1 ...
-
科学家确定了大脑中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原因
研究人员首次使用人类数据来量化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不同过程的速度,并发现它的发展方式与之前认为的截然不同.他们的结果可能对潜在治疗方法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剑桥大学10月29日消息 由剑桥大学(Univ ...
-
蜜蜂所在蜂王浆高产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蜜蜂所蜜蜂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在蜂王浆高产生物学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对蜂王浆高产蜜蜂(浆蜂)和对照系意大利蜜蜂(意蜂)工蜂大脑膜蛋白质组和膜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定性和定量比较硏究,发现浆蜂和意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