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穴疗法: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九)曲 池
相关推荐
-
针灸常用腧穴——膻中
[穴名释义] <经穴释义汇解>: "胸中两乳间曰膻,穴在两乳间陷中,又为心之宫城,故名膻中."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用体表标志取穴法,先摸取左右两侧 ...
-
“天下第一痛”,中医也有招
话说天下有种痛叫"三叉神经痛", 如果将疼痛的级别分为10个等级,那么三叉神经痛属于第10级的疼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网络配图) 三叉神经痛特点是,在头 ...
-
单穴疗法:第一章 手太阴肺经(六)鱼 际
单穴疗法:第一章 手太阴肺经(六)鱼 际 原创2021-06-13 08:44·马骥医学博士 六.鱼 际 [概述]'鱼际'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有清肺宁心.利咽凉血 ...
-
针灸常用腧穴——关元
[穴名释义] "关",有封藏之意;"元",指元阴元阳之意.本穴居丹田,内应胞宫精室,为封藏一身真元之处,故名关元.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骨度分寸 ...
-
单穴疗法:第二章 手阳明大肠经(六)偏 历
六.偏 历 [概述]'偏历'最早见于<灵枢·经脉>篇,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有明目聪耳.行气止痛之功.常规斜刺 0.3-0.5 寸,或灸. [位置与取法]屈肘,在前臂背面的桡侧,当 阳溪与 ...
-
单穴疗法:第二章 手阳明大肠经(五)阳 溪
五.阳 溪 [概述]'阳溪'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针灸甲乙经>称之为'中魁',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有清热安神.利咽明目.行气止痛之功.常规直刺0.3-0.5 寸,或灸. ...
-
单穴疗法: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十二)天 鼎
十二.天 鼎 [概述]'天鼎'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称之为'天顶'.有清热消肿.理气化痰之功.常规直刺 0.3-0.5 寸,或灸. [位置与取法] 1.在颈外侧 ...
-
单穴疗法: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十三)扶 突
十三.扶 突 [概述]'扶突'最早见于<灵枢·本枢>篇,<外台秘要>称'水穴'.有消肿散结.清咽利膈之功.常规直刺0.5-0.8 寸,或灸. [{位置与取法]1.在颈外侧部,喉 ...
-
风水连载----穴法第二章
风水连载----穴法第二章 平地,阳有余而阴不足,那么寻穴就要找有土隆起之处:高山,阳不足而阴有余,求穴就贵在平坦之处.同时,寻穴既要仔细审视山脉的形式,又要熟悉四方环境--四周山脉高耸,那么穴位就高 ...
-
“立效”、“即愈”的单穴疗法
针灸疗法一向以操作简单,见效迅速著称,而应用单穴治疗疾病应该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古代医学家采用单穴针灸治病的方法源远流长,其简便性.实用性.高效性为古今医家所重视. "立效".&q ...
-
『中医传统特殊疗法集萃』第十九章 陶针疗法 第二节 治疗作用机理
陶针治疗的依据是经络理论.皮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它具有局部性和整体性两种作用.皮部对外界的变异具有调节和适应的功能,起着保卫机体.抵抗外邪的作用.皮部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互相影响,故 ...
-
『中医传统特殊疗法集萃』第一章 胸穴指压疗法 第二节 适应范围
胸穴指压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属于推拿疗法范畴.本法适应症较广,对多种病证都有较好疗效,其中以痛症效果最佳.如对内脏和身体一些部位因机能失调而引起的急性头痛.胸痛.胃脘痛.腹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