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琐忆‖青丘、寨子、苑家庄……魂牵梦绕的地方……
相关推荐
-
二姨(二)
母亲比二姨小十多岁,但和二姨感情极好,我们两家离得也近,隔着两个村,有五里路的样子.母亲回娘家,正好路过二姨家,有时就和二姨一起回去,回来时,再在二姨家待会儿. 我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带我去二姨家. 从 ...
-
【泽州记忆】自行车上的豆蔻年华
[泽州记忆] 自行车上的豆蔻年华 ✿ 靳燕清 作者简介 靳燕清 晋城泽州人,锦溪社友,晋城市太行乡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城区工作站副站长.业余时间爱好写作,钟情乡土文学,挖掘民俗故事,常有地名.民 ...
-
连进强丨二姐
阴历十月一我回老家给父母上坟时,已经进入天命之年的二姐不住地念叨着.咱小时侯日子过得真是艰难,家里经常连吃盐的钱都没有,那次我去村头小河里捉了半盆螃蟹,卖给一个外地来收螃蟹的卖了五分钱,回去给家里买了 ...
-
铜汉庄的高家祖林
在明朝的崇祯皇帝之前,高家就出过两位驸马,一位进士,家族进入第一次鼎盛时期. 这高氏家族的祖林墓地就在沂南县铜井镇的铜汉庄家东,虽然风水很好,但曾一度缺水. 在明崇祯1641年,高督堂省亲回京以寨子河 ...
-
活的村名里有消失了的姓 || 作者 杨进荣
活的村名里有消失了的姓 作者 | 杨进荣 我喜欢骑一辆自行车,有点破旧,但还能骑行.骑上它,在沟岔塬川里乱窜,说不清要为什么,但想在炊烟缥缈的地方,觅求得一点今古的息息相通. 从会宁县刘家 ...
-
祭旧寨子村老庙神位搬迁文
维:庚子仲冬廿九旧寨子村老庙神位搬迁告曰 巍巍终南,绵绵少陵,皇天后土,旧寨于兹.古名寨子,起始万历,康熙年间,村民北迁,遂为新寨,一村二分,祖脉相承. 民风淳朴,村约厚重,耕读传家,世代秉承,勤劳善 ...
-
铜汉庄的故事
位于沂南县铜井镇驻地东南4公里处的铜汉庄村,原名穷汉庄.冯氏一族在明末流落到此地,房无半间,地无一厘,靠看护高家坟茔为生,人称穷汉庄.后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冯家嫌穷汉庄村名不雅,又因铜井盛产铜.金, ...
-
散文《梦见慈祥的外婆》赵丽
连着三天了,每晚梦见外婆.还是记忆中慈祥的模样. 大概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妈妈身体原因,把我送回兴县爷爷家生活.有一次外公回城开会,碰到爷爷带着我去单位,发现我瘦了好多,回家就跟外婆叨啰.外婆一听 ...
-
铜井有条寨子河
寨子河发源于铜井镇鲁庄西北的三山沟,大山岩岩,深沟隐隐,出沟时已是清流急湍.水漫河滩.在寨子水库(现在已修建改称香山湖)坝头处,又汇入了从白衣庵牡丹洞泉水而来的山涧激流,漫过范家庄.鲁庄等家东的大河滩 ...
-
乡情琐忆‖抠仙家·摸仙家·照仙家
在我们寿光,把蝉的幼虫叫"仙家".我觉得我们的先人在给一些东西起名时,确实有"两把刷子". "仙家"这个名字起的很贴切,听说蝉从下籽到幼虫 ...
-
乡情琐忆‖大哥家的骡子好酒量
喝酒,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就大半斤的酒量.当然也有酒量大的,一斤二斤的喝的稀松平常,那是少数. 邻居大哥,养着一头骡子,农闲时节就套上骡子赶着大车去山上.窑厂"拉脚",(" ...
-
乡情琐忆‖嫲嫲的石碾
碾棚,在村子的前街.从我记事起,碾棚就只剩了下碾,没有了棚. 随着粉碎机.磨面机的到来,就"碾前冷落车马稀"了. 但也有用场! 比如俺嫲嫲,就经常在石碾上"做文章&qu ...
-
乡情琐忆‖挖炭泥
小时候,虽说吃的不好,但是没饿着.因为小嘛,饭量也轻,生产队分的口粮基本就够了.父亲在外工作,省下的粮票还能补贴家用.劳力壮的就有些窘迫了,干活多,饭量大,不够吃的时候就只能细粮换粗粮的调剂,比如麦子 ...
-
乡情琐忆‖白蒿芽·扒拉儿·烟袋杆
一开春,白蒿芽就冒出来了,一到这个时节,俺嫲嫲就开始忙活开了-- 白蒿芽又叫茵陈,具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胆退黄的功效. 俺嫲嫲可不懂什么"茵陈",什么"功 ...
-
乡情琐忆‖二大爷打猎
邻居二大爷是"神枪手",一开始玩"洋铳",后来玩土炮(一种短筒土枪)再后来玩长瞄(长筒猎枪),至于什么气枪弹弓之类简直不值一提. 洋铳不像枪支,没有" ...
-
乡情琐忆‖又是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是歌曲中唱的. "风筝"是课本或普通话中的叫法,在我们老家把风筝叫"鹞子",风筝的叫法也就最近几十年的 ...
-
乡情琐忆‖“开火”
村北有后埠,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村子筑有圩子墙,后埠就是村庄的天然的屏障,村子有东门.西门,南门,因为有后埠阻挡,所以没有北门,后埠成了圩子墙的一部分. 后埠成东西走向.绵延一二里路,高约三丈有余.由 ...
-
乡情琐忆‖“开火”旧事
小时候"开火",(分成两队,扔石子土块,模拟战争,冲锋)把小叔的头打破了.他一露头,我正好扔过去一块硬土坷垃,正中脑门,瞬间淌血.一见血,他捂着头哭着回家了,我也吓得哭着回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