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四:《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越来越淡去的甥舅之情!
相关推荐
-
从没资格位列诸侯,到最终一统天下,秦国六百余年的奋斗史
周武王灭商而分天下,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其实最初并不在周天子的分封行列,不仅周武王没有对其分封,即使后来周成王.周康王再度分封,同样没有秦国的份,秦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国,那已经是西周末期的事情了.那么 ...
-
现代诗四首
<感发> 一别玉霄三千岁 不觉今憔悴 红尘风厉雨雪多 饱我一生醉 一路云雾山径 一波残月江水 莫说碧浪风色好 诗意雪舟钓 曾看厌朝夕滔花泛 也听惯杜鹃啼血溅 惜我无倚天青霜 空有侠情满腔 ...
-
子居:安大简《邦风·秦风·渭阳》解析 | 中国先秦史
安大简<邦风·秦风·渭阳>解析 子居 整理者在说明部分言:"简本<渭阳>残缺,根据编联关系,可知该诗二章,章四句,与<毛诗>同."[1]关于此诗 ...
-
《诗经》课堂:《秦风·渭阳》/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832期)
天语说: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云. 汉唐人认为是在秦康公继位后的一段时期,秦康公怀念母舅所写. 宋人则认为是晋文公重耳从秦归晋时,作为太子的秦康公见母舅而思母所作.南宋思想家朱熹说:" ...
-
说古城“咸阳”风貌
浪说"咸阳" 走过天南地北,凡是懂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咸阳"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国家的首都.韩国.日本很多人还知道,楚怀王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quo ...
-
昔日曾是一堂生,今朝天涯难相逢
奔波的岁月,不惑之年,我猛然醒悟,有一种情有时和兄弟姐妹,家人一样亲,这就是同学情,当社会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距离感越来越弱,人情淡薄,人们在纷绕的"繁华"中越来越长久地蜗居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五:《权舆》,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君子叹食嗟来之食!
<权舆>是<诗>的第135首.这是一首讽刺诗,也是一首牢骚诗.对秦君来说,诗讽刺其前恭后倨.有始无终的待人之道,当然,这里的人,主要指贤士或贵族:而对所谓的贤士或贵族来说,诗中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四:《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由此而来!
<七月>是<诗>的第154首.这是一首忆苦思甜的教育诗.诗中所写之事,虽然是周人定居歧山之前在豳(bīn,古邑名,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艰苦奋斗"的&qu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六拾四:《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手足之情。
<常棣>是<诗>的第164首.这是一首兄弟亲情诗.周人在宴会兄弟时所歌唱的兄弟亲情,正是周王朝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兄弟亲密和睦,既是普通人的手足之情,更是周王朝统一稳定的政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九:《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言。春秋时期的“家风”建设。
<东门之池>是<诗>的第139首.这是一首刺时诗.陈国从立国之君妫(ɡuī)满以来,到第五代陈幽公妫宁.第六代陈釐公(陈僖公)妫孝时,腐化堕落得已经不成样子,在各位贤能之臣用外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八:《衡门》,岂其取妻,必齐之姜?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衡门>是<诗>的第138首.这是一首勉励诗.春秋时间,陈幽公之子陈僖公,认为陈国太小,无论如何治理也不会诸侯国中富强起来,所以,以国小为借口,干脆放弃励精图治的想法,自甘消沉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七:《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男女间开放的反面可能就是奔放。
<东门之枌>是<诗>的第137首.这是一首疾乱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女慕悦的诗,写青年男女在良辰欢会,交游于市井,唱歌跳舞,相互赠答,反映了陈国当时尚存的一种社会风俗,具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六:《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古代的娱乐至死主义。
<宛丘>是<诗>的第136首.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陈国第五代国君陈幽公的游荡玩乐无度.陈幽公是个天才的玩家,他把上四辈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巫觋(xí)祭祀歌舞体系,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四:《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时候务必保持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
<鹤鸣>是<诗>的第184首.这是一首讽谏诗.诗以"鹤鸣"和"鱼潜"起兴,经"树檀"而至于"他山之石&qu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四:《株林》,匪适株林,从夏南!本来咱两个没关系,好人担了个赖名声。
<株林>是<诗>的第144首.这是一首讽刺君臣淫乱的诗.此诗揭露的是陈国第19代国君陈灵公的荒淫无道的生活.陈灵公君臣共同与夏姬淫乱的丑恶行径,让后人窥见了近三千年前诸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