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七:《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男女间开放的反面可能就是奔放。
相关推荐
-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367
0367-1 柬伯纯兼调仲纯 阿弟长须映戟门,间能骑马踏江村(1).文书火急供微笑,帷帐香残歇众喧(2).缥缈神山原隔影,葳蕤杂佩与消魂(3).灵麻移耀祠韩馆,绰约泥离谒者存(4). [笺注] 此诗是 ...
-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2
八佾第三 二 三家者以<雍>彻(1).子曰:"'相维辟公(2),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注释] (1)三家者以<雍>彻:三家,指当时执 ...
-
《诗经》课堂:《陈风·东门之枌》/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844期)
天语说: <汉书·地理志>说:"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魏晋以前尤为流行的上巳节,就是求偶的节日.从上巳 ...
-
她是南宋女词人,才气近似李清照,无奈命运多舛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二>里写有:"朱淑真词才力不逮易安,然规模唐.五代,不失分寸".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1 ...
-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1105
1105-1 酬节庵 梧几麻鞋事事非,祇留残泪在征衣(1).仰天雁鹜自相乱,照海楼台添作围(2).书射聊城天日鉴,径荒精舍梦魂归(3).望门赁庶何人识,示我无妨衡气机(4). [笺注] 节庵即梁鼎芬(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七:《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周公的伟大本质是人民的伟大。
<破斧>是<诗>的第157首.这是一首赞美诗.诗中赞颂周公东征,表达东征将士们经过艰苦奋战取得胜利的自豪感,也表达对周公维护国家和王朝统一的感恩之情.这种对祖先丰功伟绩的赞美,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六拾七:《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人生易老天难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采薇>是<诗>的第167首.这是一首戍守诗.通过戍卒对平安返乡的强烈渴望,写出军旅生涯的艰辛和从军将士的思归."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九:《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言。春秋时期的“家风”建设。
<东门之池>是<诗>的第139首.这是一首刺时诗.陈国从立国之君妫(ɡuī)满以来,到第五代陈幽公妫宁.第六代陈釐公(陈僖公)妫孝时,腐化堕落得已经不成样子,在各位贤能之臣用外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八:《衡门》,岂其取妻,必齐之姜?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衡门>是<诗>的第138首.这是一首勉励诗.春秋时间,陈幽公之子陈僖公,认为陈国太小,无论如何治理也不会诸侯国中富强起来,所以,以国小为借口,干脆放弃励精图治的想法,自甘消沉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六:《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古代的娱乐至死主义。
<宛丘>是<诗>的第136首.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陈国第五代国君陈幽公的游荡玩乐无度.陈幽公是个天才的玩家,他把上四辈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巫觋(xí)祭祀歌舞体系,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五:《权舆》,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君子叹食嗟来之食!
<权舆>是<诗>的第135首.这是一首讽刺诗,也是一首牢骚诗.对秦君来说,诗讽刺其前恭后倨.有始无终的待人之道,当然,这里的人,主要指贤士或贵族:而对所谓的贤士或贵族来说,诗中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四:《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越来越淡去的甥舅之情!
<渭阳>是<诗>的第134首.这是一首甥舅情谊诗.外甥秦康公(秦穆公之子)从雍城(陕西宝鸡凤翔县)送舅舅到渭阳(渭水之北),由送别舅舅想到已故的母亲,表达了甥舅之间的深厚情谊以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七:《素冠》,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素冠>是<诗>的第147首.这是一首贤者遭遇排斥迫害的诗.诗中的贤者,遭遇政治迫害,不能处庙堂之上为国效劳,而是穿着日常朴素衣冠困于荆棘丛(指牢狱)中,让观者伤心,令知者痛心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三:《下泉》,忾我寤叹,念彼京师。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下泉>是<诗>的第153首.这是一首思治诗,即因曹国之不治,而思西周初年之大治,是一种借古讽今之手法.曹国在诸侯国中是灭亡较早的一个国家,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