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九:《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言。春秋时期的“家风”建设。
相关推荐
-
十方: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及东门之杨注译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及东门之杨注译 陈风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 ...
-
陈风图
陈国,金文作敶.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周朝诸侯国,国君姓妫,是虞舜后裔.约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了从商投降后担任周文王陶正一职的遏父之子妫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 ...
-
诗经-风-国风·陈风10篇(原文译文)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注释] 汤[dàng]:"荡"的假借字,游荡. 宛 ...
-
美丽《诗经》课堂 ||《陈风·东门之池》/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624期)
天语说: 在春秋时期,人们穿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大麻.纻麻经过揉洗梳理之后,得到比较长而耐磨的纤维,这就是古人做衣料的主要原料,织成麻布,裁制衣服.白色麻布制成的衣服,不加彩饰,叫深衣,是诸侯.大夫.士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五拾九:《九罭》,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多情自古伤别离!
<九罭>是<诗>的第159首.这是一首赞美诗,表达了周朝(东部)人民对周公的爱戴和挽留之情.诗先以大鱼网住鱼起兴,象征东人对周公的敬重与爱戴,以大雁的飞行象征周公的离开,最后,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六拾九:《杕杜》,檀车幝(chǎn)幝,四牡痯(guǎn)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杕(dì)杜>是<诗>的第169首.这是一首劳军诗.诗通过家中父母.妻子期盼在外服役人员早日平安归来的焦急心态,表达了周王朝时期频繁的征战.无尽的兵役.迁延的归期以及军旅的艰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七拾九:《车攻》,东有甫草,驾言行狩。以为是打猎游玩,却是周人的社会治理方式。
<车攻>是<诗>的第179首.这是一首叙事诗.本诗叙述的是周宣王前往东都洛阳,在那里会见诸侯,举行田猎仪式的情境:战车修整一新.战马调配恰当,武器精良到位,人员训练有素,诸侯恭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八:《衡门》,岂其取妻,必齐之姜?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衡门>是<诗>的第138首.这是一首勉励诗.春秋时间,陈幽公之子陈僖公,认为陈国太小,无论如何治理也不会诸侯国中富强起来,所以,以国小为借口,干脆放弃励精图治的想法,自甘消沉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七:《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男女间开放的反面可能就是奔放。
<东门之枌>是<诗>的第137首.这是一首疾乱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女慕悦的诗,写青年男女在良辰欢会,交游于市井,唱歌跳舞,相互赠答,反映了陈国当时尚存的一种社会风俗,具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六:《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古代的娱乐至死主义。
<宛丘>是<诗>的第136首.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陈国第五代国君陈幽公的游荡玩乐无度.陈幽公是个天才的玩家,他把上四辈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巫觋(xí)祭祀歌舞体系,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五:《权舆》,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君子叹食嗟来之食!
<权舆>是<诗>的第135首.这是一首讽刺诗,也是一首牢骚诗.对秦君来说,诗讽刺其前恭后倨.有始无终的待人之道,当然,这里的人,主要指贤士或贵族:而对所谓的贤士或贵族来说,诗中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三拾四:《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越来越淡去的甥舅之情!
<渭阳>是<诗>的第134首.这是一首甥舅情谊诗.外甥秦康公(秦穆公之子)从雍城(陕西宝鸡凤翔县)送舅舅到渭阳(渭水之北),由送别舅舅想到已故的母亲,表达了甥舅之间的深厚情谊以 ...
-
【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八拾九:《斯干》,筑室百堵,西南其户。古代已熟练运用建筑风水学!
<斯干>是<诗>的第189首.这是一首祝贺诗.诗作祝贺的是周王朝贵族宫室落成,相当于大型建筑群落成的祝颂歌辞,类似于现代庆祝典礼或开业剪彩时的领导讲话或致词. <斯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