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三次科举落榜,在长安困顿十年,被迫弯腰献媚权贵
相关推荐
-
西北作家 || 王炜:伤怀杜公祠
但凡能写几个字的半吊子文人,都应该知道长安的少陵原畔,坐落着一个冷清的杜公祠,它日以继夜地落寞着杜公上千年的落寞. 杜公祠我没少去.一是蜗居城南,路近,一抬腿就到.二是失意便去,这二十年里,没几回得意 ...
-
唐朝的宴会诗为什么多?考中进士要当官,必须先混长安社交圈
从隋唐确立科举制,就有了进士.但在隋唐的时候,考上进士只是获得了"士"的资格,也就是有了当官的资格,而不是马上就可以做官,能不能做官,还要看运气.换句话说,考上进士是个人的努力,但 ...
-
以诗为史,述诗圣平生
时光流淌,一个灵魂在尘封的岁月里执着流浪:王朝更替,一位诗人在亘古的时空中深情吟唱.他是杜甫,那个吟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愤懑青年:他是诗圣,那个哀叹"万里悲秋常 ...
-
【凤凰】杜甫草堂,一种精神的守护(散文)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轻轻地合上后人为你编辑的线装仿古本<杜工部集>,望着窗外的夜空,那浩瀚的苍穹,那皎洁的月,千年前, ...
-
父亲病故,儿子饿死,王朝覆灭,他才是历史上最惨的诗人
作者:阿鱼 来源:长安处处有唐诗 李白杜甫,大唐诗歌的双壁.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后世人很多都只看到这两人的浩瀚诗才,只看到这两人留下的数不清的名篇名句. 很少人知道,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 ...
-
杜甫:琴比今天的诗圣,诗人中最大的护膝狂魔!
说起唐诗,必首推李杜,其实在唐朝,李白和杜甫的命运截然不同.李白生前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著名诗人,用现在的话说,李白就是唐朝的顶流,而杜甫的成名则是在他身后,人称杜公布的杜甫,在当时是李白的迷弟,如果他 ...
-
解读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半生潇洒、半生凄凉的诗圣,在草堂前写下绝句漫兴九首
纵观诗圣杜甫一生,可谓"半生潇洒.半生凄凉".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
一代诗圣杜甫的传奇人生(三):迁徙蜀中,与世长辞
导语: 公元759年,四十九岁的杜甫携妻带子离开长安,开始了向西行进的漫漫征途.一路上翻山越岭历经艰险,他们在甘肃省境内的同谷(今甘肃天水)落脚,希望能得到接济.穷困潦倒的杜甫却始终不能让家人过上衣食 ...
-
【小小说】纪洞天/诗圣杜甫(三题)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诗圣杜甫 (三题) 纪洞天 名落孙山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24岁的杜甫来到了洛阳,他将参加平生第一次科举考试, 他根本不把这次科考放在眼里,在 ...
-
诗圣杜甫的夜晚情思,三首诗细读落泪,饱含家国情怀,诗法可学
品诗圣情怀 和尚有话说 黑夜来临,白天的喧嚣渐渐停歇,宁静之中更让人沉思和反省. 诗人多钟爱黑夜,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夜晚让人放下防备,得以面对 ...
-
古代科举“落榜”怎么办?走对三条路,照样飞黄腾达!
据统计,自隋唐开科取士,一直到晚清废除科举,在这漫长的1300多年里,中国总共才录取了10万多名进士,平均下来每年只有76人.唐玄宗时录取比例更低,每年进士"及第"的人不超过27人 ...
-
山居妙闻:学诗第三“诗圣杜甫七律”(其四)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摄于杭州✅<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首 ...
-
山居妙闻:学诗第三“诗圣杜甫七律”(其三)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摄于杭州✅<秋兴八首>(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
山居妙闻:学诗第三“诗圣杜甫七律”(其二)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摄于杭州✅<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祠堂: ...
-
山居妙闻:学诗第三“诗圣杜甫七律”(其一)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摄于杭州✅<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 ...
-
“浑欲不胜簪”——诗圣杜甫的《春望》,为何既不押韵又不合律?
安史之乱爆发后一年(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尊还蒙在鼓里的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昭告天下.永王李璘觉得大哥既然可以随意登基,便去庐山请了李白出山,准备造反.江陵长史高适则看穿了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