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缘】崔兆咸:民间吃穿行忌讳

(0)

相关推荐

  • 专访||“乡土作家”贺享雍:记录自己亲验的时代

    本文转载自[第一读者] "最初,我还只是怀着为报告文学和小说寻找素材的想法,去聆听这些第一书记们在基层的故事,可是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便慢慢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而被他们牵引着,走进了他们或辛酸或 ...

  • 【乡土情缘】崔兆咸:里下河丧主

    里下河丧主 文/崔兆咸                苏北里下河民间丧事,至今还包含儒.佛.道三教色彩,其"关目经"多,容易产生混乱.加之"关心"丧事的人插嘴多 ...

  • 【乡土情缘】崔兆咸:里下河的“送客老爷”

    里下河的"送客老爷" 文/ 崔兆咸 "送客老爷"是苏北里下河民间送亲者的敬称.本来专指嫁女之父(无父者则为嫡叔或堂叔),后来有些无父亲的姑娘出嫁时,因与叔叔或堂 ...

  • 【乡土情缘】崔兆咸:迎亲途中抢“上风”

    迎亲途中抢"上风" 文 /崔兆咸 苏北水乡建湖等县,即便是封建社会,妇道人家也会傲慢.自豪地对男子汉们说:"你们可别小瞧了我们,我们哪个不是在出嫁时,不是一路走'上风'过 ...

  • 【乡土情缘】崔兆咸:旧里下河的“芥子官”

    旧里下河的"芥子官" 文 /崔兆咸 全面抗战前,苏北里下河乡下的各保(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都有一个被叫作"当方"的"芥子官",由于时隔久远, ...

  • 昔瘟疫“拦往会” 文/崔亚 崔兆咸

    民国18年(1929年)秋初,苏北盐城曾发生过瘟疫大流行.据当时已记事的幸存者讲:那时哭声遍野,路上昼夜报丧的和赴丧的人流不断,荒地蒲蓆卷(孩尸)多得成患,田边道旁新坟激增. 时间不长发生" ...

  • 里下河为亡灵点“神主” 文/崔亚 崔兆咸

    在历史上,江淮之间的运河曾称里运河,又称里河,而大体上与范公堤平行.位于范公堤东侧的串场河则被称之为下河,介于里河与下河之间的地区,遂被称为"里下河",面积超过1.35万平方公里. ...

  • 苏北里下河的“招魂葬” 文/崔亚 崔兆咸

    苏北里下河腹部地区,曾有一相沿成俗的土葬法,即是昔无尸骨.今无骨灰的棺材下葬方式,名曰:"招魂葬". 当地人认为,人死后必须在阴间有个固定的安身之处,灵魂才不会飘落到荒郊野外,遭受 ...

  • 死人垫脚砖之争 文/崔亚 崔兆咸

    在苏北无垠的水乡里,民间丧事,古来关目甚多,每件事还都有它的名堂经. 老者死后,头垫布枕,寓意老人高枕无忧地西去:其用来固定脚的"后垫脚砖",美其名曰"金砖垫脚" ...

  • 荒唐陋俗:抢斋饭 文/崔亚 崔兆咸

    江苏建湖县有一种风俗:年高者逝世后,丧家应向亲友.邻里发寿碗,此曰"丧者子孙发达长寿兴旺":另给上门乞丐和邻里人满碗米饭吃,曰"吃斋饭". 此俗在本世纪5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