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研】“关学”培养出的陕西“关中三李”、“关中四君子”为何婉拒康熙
相关推荐
-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6】杜崇斌:谈谈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谈谈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文/杜崇斌 公元1506年(明正德元年),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足以影响几百年的中国文化史的走向,甚至可以说,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所产 ...
-
骆问礼与李卓吾,一段鲜为人知的交情
骆问礼(1527-1608),浙江诸暨人,明代官员.学者.诗人.39岁中进士.为官21年,先后任职:行人司行人.南京刑科给事中.楚雄知事.维扬司理(未就任).南京兵部职方郎中.滇藩参议.湖广按察副使. ...
-
【关学文研】田建荣:明清陕西关中书院与科举制度
摘 要: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地方最高学府, 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 (1609年) , 由陕西著名学者冯从吾创办, 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书院改为师范学堂. ...
-
【关学文研】《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张载道出了一句更为传奇的话
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这句话在原著中是这样出现的. <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自我反 ...
-
【关学文研】林雄洲:宋以后“天人合一”之理路演化
宋以后"天人合一"之理路演化 林雄洲 厦门大学哲学系 摘 要:天人合一命题在宋以后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以辟佛为目的, 张载力主"明诚并进"的德修工夫 ...
-
【关学文研】肖永明 王志华:明代儒学气学传统的回归及走向——以“太虚”诠释为中心
明代儒学气学传统的回归及走向 --以"太虚"诠释为中心 肖永明 王志华 来源:<哲学研究>2019年第10期 内容提要:明代学者对"太虚"的诠释, ...
-
【关学文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来源:<中国文化> 2010年01期 作者:刘梦溪 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术厅,一面墙壁上镶 ...
-
【关学文研】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关学及二十世纪大陆关学研究的辨析与前瞻
刘学智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教授 摘 要:该文对关学由来做了必要的历史勾勒, 对20世纪大陆的关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检讨, 对未来关学研究的前景作了前瞻性思考.认为20世纪大陆的关学研究, 经历 ...
-
【关学文研】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从宏观看,中西哲学的最大差别之一就在于对待天人关系的态度,其他一切差别都是由此衍化而来.西方哲学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天人二分.主客对立,中国哲学在天人关系上则主张大化流行.生生不息.天人贯通.天人合一. ...
-
【关学文研】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学智:张载“和”论探微
张载"和"论探微 刘学智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 要:张载是宋儒中讲"和"最多.有着关于"和"的丰富思想的理学家之一.其"和 ...
-
【关学文研】张载论人格境界论
张载论[人格境界论] 文/ 韩 星 ○ ○ 儒家传统非常注重人格境界的提升.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根据人对于宇宙人生觉悟的程度不同,把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