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经历什么考验才算是好的采暖热泵?

《热泵市场》杂志

公共号“微制冷”独家供稿,作者唐福辉

本人接触过很多做热泵或采暖的经销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在实验室里的数据、效果是没用的!要真正在我们当地实际装机运行,才有用!”

听到这句话,生产厂家其实很无奈,但也确实反映了行业的现状:一是大部分热泵厂家的实验室配套是不足的(有些甚至没有),二技术人员对采暖热泵的认识还不深,甚至认为很简单,只要能除霜干净就可以……他们觉得应先抢占市场、把工程做了再说,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再想怎么改善。

热泵热水器,经过近十年的市场考验,特别是经历2008年冰灾后,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可以说是热泵行业的利基产品。

因为热泵采暖机这两年才兴起,经历考验的时间不算长,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上考量,都还需要1~3年时间考验,毕竟一年只有一个冬季。

从技术上来说,热泵厂家基本上都意识到,寒冷地区的热泵,变频技术或喷焓技术是必配的了,因为喷焓压缩机推出的早,市场接受得早,且控制系统简单,所以目前主流还是用喷焓技术来解决低温问题。

热泵、空调产品,压缩机是核心。热泵技术的发展,大部分依赖压缩机技术的发展,所以热泵厂家从压缩机厂家的产品规划中,应该能意识到,变频、喷焓、多级压缩,是解决低温问题的有效方法,且最好能把几种技术融合在整机上,才是整机技术发展的方向。但是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具体分析如下:

类型

确定量

变量

常规

换热器、风量、水流量

只剩下两个变量:冷媒量和冷媒流量,所以技术难度不高,试验量也不算太多;

变频

还有三个变量:压缩机转速和冷媒量和冷媒流量,技术难度有点高,试验量要相应增多;

变频喷焓

还有四个变量:压缩机转速、喷焓流量、冷媒量和冷媒流量,技术难度更高,没有足够的试验量,是很难保证整机的可靠性的。

那变频喷焓热泵到底要经过什么样的试验室考验呢?

⑴额定制热:室内干球温度7℃、室内湿球温度6℃,回水温度40℃或出水温度45℃,额定电压(220V/380V)条件下,测试机组的制热量、功率、COP、高压压力、低压压力及制冷回路的各个温度点如:排气温度、回气温度等;

⑵最大制热1:室内干球温度24℃、室内湿球温度18℃,回水温度45℃或出水温度50℃,额定电压(+10%)条件下,测试机组内容同上;

⑶最大制热2:室内干球温度24℃、室内湿球温度18℃,回水温度45℃或出水温度50℃,额定电压(-16%)条件下,测试机组内容同上;

⑷额定除霜试验:室内干球温度2℃、室内湿球温度1℃,回水温度40℃或出水温度45℃,额定电压条件下,测试机组内容同上;化霜必须正常、干净。

⑸低温除霜试验:室内干球温度-7℃、回水温度30℃,额定电压条件下,测试机组内容同上;化霜必须正常、干净。

⑹极低温除霜试验:室内干球温度-15℃、回水温度30℃,额定电压条件下,测试机组内容同上;化霜必须正常、干净。

⑺不均匀除霜试验:室内干球温度-7℃、回水温度30℃,额定电压条件下,额外给室外换热器泼水,人为导致结霜(冰)不均匀后,测试机组内容同上;化霜必须正常、干净。

⑻低温制热1:室内干球温度-7℃、室内湿球温度-8℃,回水温度45℃或出水温度50℃,额定电压条件下,测试机组内容同上;

⑼低温制热2:室内干球温度-15℃,回水温度45℃或出水温度50℃,额定电压条件下,测试机组内容同上;

⑽升降电压低温试验:室内干球温度-7℃,回水温度30℃或35℃,稳定运行后,把电源电压升到额定电压 * 115%,1分钟后调回到额定电压,再过1分钟后再调到额定电压 * 80%,测试机组内容同上;看机组是否有异常。

⑾电冲击低温试验:室内干球温度-15℃,回水温度30℃或35℃,稳定运行后,把电源突然关掉又马上通电,运行10分钟后,再如是重复8~10次,看机组是否有异常、内部零部件是否有损坏。

⑿低频高电压高负荷启动试验:室内干球温度24℃,回水温度38℃,电压为额定电压 * 115%,目标水温45℃,开机运行10分钟后,停机,3分钟后又开启,如是反复10~15次,看机组是否有异常、内部零部件是否有损坏。

⒀低频低电压高负荷启动试验:室内干球温度24℃,回水温度38℃,电压为额定电压 * 80%,目标水温45℃,开机运行10分钟后,停机,3分钟后又开启,如是反复10~15次,看机组是否有异常、内部零部件是否有损坏。

⒁低频高电压低负荷启动试验:室内干球温度-7℃,回水温度29℃,电压为额定电压 * 115%,目标水温35℃,开机运行10分钟后,停机,3分钟后又开启,如是反复10~15次,看机组是否有异常、内部零部件是否有损坏。

⒂低频低电压低负荷启动试验:室内干球温度-7℃,回水温度29℃,电压为额定电压 * 80%,目标水温35℃,开机运行10分钟后,停机,3分钟后又开启,如是反复10~15次,看机组是否有异常、内部零部件是否有损坏。

⒃极高电压试验:室内干球温度24℃,回水温度45℃,以额定电压 * 115%启动机组,运行15分钟后关机,再以每次调高电源电压3%,重复上述开关机动作直至压缩机不能启动,再看机组是否有异常、内部零部件是否有损坏。

⒄极低电压试验:室内干球温度-7℃,回水温度35℃,以额定电压 * 80%启动机组,运行15分钟后关机,再以每次调低电源电压3%,重复上述开关机动作直至压缩机不能启动,再看机组是否有异常、内部零部件是否有损坏。

⒅低温静态启动试验:室内干球温度-15℃,回水温度15℃,达到工况条件后,以额定电压* 80%启动机组,观察20分钟是否有异常,再停机1小时,再以额定电压* 115%启动机组,观察20分钟是否有异常。

还有回液试验、最大频率试验、零部件失效试验等等,都要根据工厂实际情况挑选进行,不一一列举。

热泵行业目前还没有寡头,如果行业内有一个整机厂出的产品,完全按照上述将近20项的试验验证一个产品,估计它会慢慢走在行业的前端,毕竟产品是基础!当然了,此处仅以技术层面看的,结合到企业运营、战略问题,往往很难取舍,因为对于大多数热泵厂家来说,生存是第一考虑的

做好一个产品,隐性投入其实是很大的,上述的近20项试验,光电费、人工费都花费不菲,再加上实验室的投入、维护,真的是一笔看不见的“无底洞”!不过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领导者,这样的投入应该不是个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找不到合适的、可信的、资深的热泵行业技术从业者!

相信经过上述仅20项试验考验的采暖热泵,不会是“花拳绣腿”的采暖热泵!期盼行业内的同志拍砖或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