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位到觉知,练习者的一小步,瑜伽进程的一大步..如何迈步? 2024-08-01 19:42:36 我们经常说:瑜伽体位只是载体,练习体位法是为了帮助我们去感受内在!真正的瑜伽用于是通过对身体动作的关注,来培养意识和觉知;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培养出来的意识和觉知又可以像火把一样照亮我们的内在。瑜伽练习者可以尽管去追求体位法的优美和流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忘了,我们练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打扫庙宇(身体),而是为了敬拜庙里的神 (对生命原始能量的觉知和意识的觉醒)。那么问题来了?做为一个从体式练习入门的瑜伽爱好者,如何可以开始这样一个由外到内的旅程呢?培养一个稳定的体姿 我们首先把瑜伽体位法作为一个身体运动,但是体位法实际上是一种培养注意力专注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开发一点的注意力集中。这个注意力集中的过程同时就是排除干扰的过程。假如大脑能够自由地不受到干扰,大脑就可以接近深层次的平静。但是你肯定会发现,保持一个点的专注力非常难,你的专注轻易地就会被丢失 - 就是你的注意力总会是飘忽不定。甚至当你有一个非常安静免于任何干扰的环境时,你还会有很多内在的干扰。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真正坐姿冥想冥想之前,我们要练就一个稳定而舒适的身体姿势。这样的身体姿势带给我们尽可能多的稳定。我们现在动态的身体运动(asana)中把身体修理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能够保持合理的身体姿态,日后我们的身体就可以被用来作为静坐静思和调度生命能量的工具。不论你是盘莲花还是简单坐,一个好的静坐体姿的标准就是脊柱要直。但是脊柱的正直不要带有任何的紧张和不舒服 - 假如用紧张来维持脊柱的直立和身体的姿势的话,那么身体的紧张就会转化成为头脑的干扰。要想完全舒适地做好, 我们肯定需要背部肌肉的收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需要有意识地调整坐立的姿态和坐立时候身体的意识,在瑜伽练习中也要有意识地锻炼能够舒服端坐的身体能力:体式原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让我们能够延伸脊柱,教会我们使用骨盆移动胯,打开相关的关节让我们能够健康舒服地坐好,经过瑜伽练习我们最终能够用最小努力地坐下让身体安静,头脑平静, 整个人舒适而稳定。总会有一天,我们可以舒适地坐着,舒适地坐很长时间。身体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settle down, 我们可以开始感觉安静从身体内部向外浮现 - 这就是放松。 学会呼吸和放松当我们进入放松时, 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呼吸, 呼吸流过鼻孔 - 有着自然和均匀的节奏。呼吸是由横膈膜驱动着,随着吸气,胸腔下部和腹腔上部扩展;观呼吸 - 看着呼吸的流动,我们看着呼吸,对呼吸做适当的调整,直到呼吸变得深沉,平缓,均匀,稳定,没有任何间歇和停顿。呼吸超越任何努力自然地清洁和滋养身体,一次又接着一次...当呼吸变得稳定,我们就可以启程向内旅行, 让我们的意识去关注肌肉,关节,外表的皮肤,内在的空间。这样一个过程通常可以从头顶开始,向下到脚趾,然后再回到头顶。在这样一个感觉的旅程中,身体的安静会慢慢地成长,呼吸会继续加深,继续平缓。在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不再是身体,而是变成了呼吸。从体位到呼吸意识当我们进入放松的体式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呼吸, 呼吸流过鼻孔 - 有着自然和均匀的节奏。呼吸是由横膈膜驱动着,随着吸气,胸腔下部和腹腔上部扩展;观呼吸 - 看着呼吸的流动,我们看着呼吸,对呼吸做适当的调整,直到呼吸变得深沉,平缓,均匀,稳定,没有任何间歇和停顿。呼吸超越任何努力自然地清洁和滋养身体,一次又接着一次...当呼吸变得稳定,我们就可以启程向内旅行, 让我们的意识去关注肌肉,关节,外表的皮肤,内在的空间。这样一个过程通常可以从头顶开始,向下到脚趾,然后再回到头顶。在这样一个感觉的旅程中,身体的安静会慢慢地成长,呼吸会继续加深,继续平缓。在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不再是身体,而是变成了呼吸。通过呼吸找到空间空间在我们身体的外部,但同时也在我们身体内部。整个宇宙是由空间来主宰的,但是我们人们却总是注重物体-那些填充和占据空间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内在旅程接着要做的是把我们的意识和感觉带离物体,让我们的感觉去拥抱空间。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自己注意力,对空间的感觉只是在安静的时候才会出现:安静,呼吸,和专注力 - 带来空间的感觉。当我们眼睛闭上时,最容易感受到的空间就是我们身体占据的这个空间。每当我们放松下来,身体就会变成空间中的空间。我们可以去感受它的虚空感,就像无物体的空间,这个空间安住在身外的一个更大的,无止境的空间中。现在我们可以呼气,让呼吸流过这个空间,让吸气在身体中扩展-填充整个的空间。呼气时,呼吸在身体内部收缩就像缩小在你的心轮。充满-放空-你的呼吸是整个身体在呼吸。继续看着这个呼吸在身体中的流动,忘掉什么开悟,昆达利尼上升,气的感觉,入定这些概念..我们的旅程刚刚开始,只是享受现在的每一小步就好,只需要观察呼吸的流动,带着一丝满足。当我们继续观察着呼吸,我们可能会注意呼吸会变得越来越精细 - 所谓的细如游丝。当我们的呼吸没有任何纠结和努力,精细而飘柔,我们的意识终可得到解放,向内而行。 通过呼吸,找到空间,进入制感在你阅读这篇文章时,你身边的环境中有很多的噪音,大多数时间这些噪音来了,又退去,对你没有形成什么干扰。你不自觉地把你的意识和你周边的声音干扰脱钩,你的听觉感官暂时处于休眠。这个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pratyahara制感 - 感官功能的收敛。这个过程让你的脑子能够单向地从事某项功能比如阅读。如果在冥想过程中我们收束所有的感官功能,让它们统统处于休息状态,我们就达到了pratyahara制感。我们的感官的信息流在头脑内不停的鼓噪, 只有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感官才能够放松休息。这个过程是渐进和漫长的,我们的体位法和冥想打坐就是要训练我们放松感官,这样才能获得深层地专注。让我们回到呼吸,感觉呼吸的气流经过鼻孔,感觉到呼气时的热和吸气时的冷。呼吸是不间断的,平缓的,没有任何停顿。呼吸没有停顿,意识呼吸流过鼻孔的接触感也没有停顿。这个接触感唤醒了脑中对呼吸声音的意识,我们听到自己不停顿的呼吸声,呼气...吸气....这个声音不是外部听觉的一个频率震动,而是完全地发生在脑中。我们的接触感和呼吸流过的感觉合一,我成为呼吸;我的听觉和呼吸的起伏合一,我成为呼吸;呼吸创造出了完整的内部和谐。身体,呼吸,感官,大脑被协调了。直到最后,就连呼吸也没有被留下来,意识完全地锁定在内在的声音上。从身体到呼吸,从呼吸到感官,从感官到大脑。希望这个地图,帮你找到所谓的“内在”的体验,那怕只有转瞬即逝的一点点..... (文章完) 阿斯汤加瑜伽网课推荐 赞 (0) 相关推荐 放松的原理和练习 人的生命,经历着由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的循环.在刚刚出生的头几年直到20岁左右,是人体的青年期,细胞繁殖生长(合成代谢)的速度超过其衰老(分解代谢)的速度,直至35岁左右,人体都稳定在这样的均衡状 ... 练瑜伽,到底在练什么? 开始练瑜伽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外在的身材.气质,身体的健康,慢痛的祛除-还有一小部分是想要寻求内在的放松和平静. 当你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练习收获良多时,脑子里有没有哪一刻问过自己:练瑜伽时,我 ... 简读瑜伽经典随记 艾扬格瑜伽是哈达(Hathaÿoga)瑜伽的一种:" 哈 "表示太阳," 达 "表示月亮.哈达瑜伽是要在自己内部找到平衡,旨在使您的身体,思想和精神保持平衡并平 ... 阿斯汤加法门之一凝视点 阿斯汤加瑜伽练习中会有很多重点法门,也就是所谓的精髓.比如:喉呼吸.梵文计数.凝视点.收束等.今天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关于凝视点,其实凝视点是八分之中第五部分:感官控制的一部分.通过控制视觉来达到视觉内 ... 阿斯汤加瑜伽,一辈子的练习,你着什么急!? 最近重读鲁迅全集,读到先生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有感.想 ... 你可以练习瑜伽体位法好多年,但是只有你在发现身体内在觉知的时候才知道瑜伽的美 "You can sail around and around on the ocean for years. But it's only when you dive in that you ... 回到觉知上来 菩提由来无一物,只在当下一念间.--<六祖坛经> 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 感到不安.心慌甚至恐惧. 其实, 并没有你恐惧的事发生, 只是一刹那间,你想到了什么. 念头之快让你无法察觉到它. ... 如果你有觉知,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 每个到你面前的人都是一面镜子,你在看到镜子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镜中的你自己. 与你相遇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启示. 能量是守恒的,在精神领域也是守恒的 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给予他们,同时你也被给予. ... 匮乏感的消失 不是因为有了更多 而是进入了觉知 图文/喜悦 一直会有很深的匮乏感,比如每次消费的时候,都会算计来去.有时候,即便是没有算计,也买到了自己如意的东西.但这个内在的匮乏感依然没有消失,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冒出来. 匮乏感,没有因为外在条件的 ... 觉知,永恒的陪伴 觉知,永恒的陪伴 当我们忽然间身体不适,出现眩晕.恶心.难过或疼痛时,这时,要立刻跟这些难受的觉知在一起.不要一下进入思维,别被意识和苦思乱想带走. 如果你不立刻与觉知在一起,而是担心身体出现了病变, ... 反PUA心理学:觉知你的美——从打压和排挤中发现你的光芒 反PUA心理学:觉知你的美——从打压和排挤中发现你的光芒 喝水,训练觉知 喝水,训练觉知 行禅与觉知的训练 觉知的训练 觉知的训练 对觉知的觉知(连载11)——觉知的海洋 第7章(续) 荣光的余云 当李尔王和约翰·史密斯各自说"我"的时候,他们指的是同一个最根本的"我",尽管对于李尔王来说,这个"我"被染色,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