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五:教义与经典
相关推荐
-
宋朝著名皇帝,宋徽宗赵佶,为什么崇道抑佛?
众所周知,佛道两教在我国流传久远,但是佛教是外来的,道教才是本土的,老嘉向来对两个教派都比较感兴趣,恰巧这几天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记载,其中老嘉发现在历史上有位皇帝,对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宋徽宗, ...
-
日本古代将军自称”余”-
「余」指「我」,是中国传过去的.最早的『古事记』的原文中,并没有看到用「余」作第一人称的用例. 不过,『日本书纪』中,则可以见到神武天皇敕令中,有此一用法..及年四十五岁,谓诸兄弟及子等曰:「昔我天神 ...
-
戊午之争,道教输得一败涂地,靠什么和佛教相争2000年?
在很多西方国家以及他们的媒体,普遍认为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所以他们认为中国人的民族很可怕,因为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就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就不容易被社会所约束,很容易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 但是,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八:佛道的斗争与融合
中国道教之八:佛道的斗争与融合 东晋南北朝时候,由于帝王贵族的支持和杰出道士改造,道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早期原始道教的不成熟和魏晋统治者投鼠忌器的态度,使道教的发展远逊于外来佛教的传播势头.在组织上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4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4 楼观道正式形成后,大体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起,魏末北周以至隋唐之际,该派以终南为中心,包括华山及京城长安在内的关陇一带广为传播,并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崇奉,成为继寇谦之新天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3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3 北魏统治者原为鲜卑族拓跋氏部,自386 年于代北建国后,魏初诸帝便实行了与汉民族相同化的政策,北魏太祖道武帝" 好黄老,颇览佛经" ,太宗明元帝,&q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2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2 (3)寇谦之与新天师道 道教在中国北方的发展主要通过嵩山道士寇谦之(365-448 年)对五斗米道的改革,创立新天师道,实现了道教与封建皇权的结合.寇谦之生活的时代,相当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1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1 东晋后期<上清>.<灵宝>等大批新经典的问世,丰富了道教的教义与方术,但在新经典的流传过程中,颇多伪造滥传,致使真伪混淆.且各流道士在传经过程中,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六:东晋的道教
中国道教之六:东晋的道教 (1)<灵宝经>的制作及其道法 东晋哀帝年间(362-365 年),江东天师道(五斗米道)盛行,出现了以造作道书,传授经法为主的道教经箓派.道教经典的出现与佛教的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四:道教团派的二级分化2
中国道教之四:道教团派的二级分化2 而张鲁及其属民的北迁,则给五斗米道带来了双重的影响和后果: 其一,五斗米道在巴蜀汉中分设24治,以天师为最高首领,下有治官.祭酒分统道民,有如郡县官吏,组织比较严密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三:五斗米道与太平道
中国道教之三:五斗米道与太平道 (1)五斗米道 一种宗教要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并拥有众多的下层信徒.由民间巫术发展起来的符箓派虽以长生成仙为宗旨,但其主要宗教活动是符水治病,祈祷禳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一: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道教之一: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1)百溪汇川 道教与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宗教相比,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型宗教.不仅如此,它的创教也与其他大教有所不同.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
-
《世界宗教源流史》波斯摩尼教之三:经典文献
波斯摩尼教之三:经典文献 摩尼自己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宗教与以前的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佛教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其他宗教的创始者没有亲自写定经典,以致于继承者莫衷一是,自己则在有生之年就写定经典,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