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厥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厥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厥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个28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厥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颜面苍白、汗出、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轻者发病后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和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但病情严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死亡。多种疾病可导致厥病的发生。西医学的休克、低血糖昏迷、高血压脑病、排尿性晕厥以及精神性疾病等病症出现本病主症者
厥证
一.气厥:
实厥证:多由精神刺激所诱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不开,两拳握固,呼吸气粗,或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沉弦或沉伏。常用方苏合香丸或玉枢丹,温开水灌服以急救。待病人苏醒后,再以五磨饮子化裁内服。
1.苏合香丸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 苏合香油30克 冰片30克 乳香30克 安息香
60克 麝香60克 丁香60克 沉香60克 檀香60克 香附60克
犀角60克 诃子60克 荜拨60克 白术60克 朱砂60克 青木香60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
功效与主治 功能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主治中风昏倒,牙关紧
闭,不省人事;痰浊内盛,心胸闷痛;感受秽浊,腹痛胸痞,中寒中气,气
闭昏迷;舌苔白滑或厚腻,脉沉迟或弦紧有力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食物中毒;又有
用于治疗精神异常,血卟啉病,阴缩,巅顶头痛,双眼挤动症,小儿喘息
症,重度输液反应,过敏性鼻炎,胆道蛔虫症,呃逆症,乙型脑炎,肝昏
迷,一氧化碳中毒,嗜睡症。昏厥等病症。例如。
(1)心肌梗塞、心绞痛 本品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例。
结果:明显好转4例,无效工例,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无副作用(<中华医
学杂志》1973年第1期)。抢救13例急性患者。结果s很快控制了心
绞痛(<医学情况交流}1973年第2期)。
(2)木薯申毒 救治2例。两小孩因食木薯,引起发冷、头晕、呕
吐、肢冷、鼻扇气促、面青唇绀、呈半昏迷状态。治疗以温开水磨本品灌
服。结果均愈(《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6年第1期)。
(3)胆道蛔虫症 治疗9例。结果:显效6例,有效2例, 1例无
效(《陕西中医》1985年第7期)。
(4)过敏性鼻炎 治疗68例。结果均获良效(<吉林中医药}1986
年第6期)。
(5)一氧化碳中毒 本品配合西医支持疗法,治疗一氧化碳中毒
的神经后遗症4例。结果:完全治愈2例,显著进步1例,进步1例
(《哈尔滨中医》1962年第4—5期)。
(6)重度输液反应 本品治疗。结果:喘悸基本平息,寒战消除,
反应诸症全部消失(《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8期)。
(7)双眼挤动症 本品配合菊花、荆芥穗煎汤送服治疗。患儿13
岁,双眼挤动已3年,眼科检查有慢性结膜炎。结果:症状全除,继以六
味地黄丸善后。随访3年,病未复发(《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第2 期)。
(8)小儿喘息症 本品治疗。患儿8个月,因感冒突发喘息,诊为
间质性肺炎,用抗生素疗效不显。结果:气急平,痰鸣除,病告痊愈(《辽
宁中医杂志》1990年第2期)。
(9)血卟啉病 本品治疗。患者女性,48岁,胁腹剧痛,昼轻夜
重,间歇发作,已达13年,虽用西药治疗,剧痛未减。结果:服药2分钟
后,疼痛大减;3分钟后,疼痛立止;再以本品配合疏肝理气的中药调治
而愈。追访2年,未见复发(《辽宁中医杂志》1988年第1期)。
(10)阴缩 本品治疗。结果:患者少腹转温,阴部抽搐停止,疼痛
除,阴茎恢复原状(《辽宁中医杂志》1988年第1期)。
(u)巅顶头痛 本品配合吴茱萸汤送服治疗。患者男性,65岁,
巅顶冷痛40余年,时轻时重,畏风恶寒,喜温喜按。结果获愈(《辽宁中医杂志》1988年第l期)。
2.玉枢丹
又称紫金粉。
组成与用法 山慈菇60克 五倍子60克 千金子霜30克 红
大戟45克 麝香9克
上药研细末,用糯米煮浓饮和药,制成锭剂,或研粉作散剂。内服,
每服0.3一l克,日服2次,小儿酌减,温开水送服或捣碎冲服,外用
适量醋磨,调敷患处。
功效与主治 功能辟秽解毒,消肿止痛,化痰开窍止呕。主治脘腹
胀闷疼痛,呕吐泄泻,小儿痰厥,疔疮疖肿,中暑,食物中毒,药物中毒,
头痛牙痛,跌打损伤,烫火伤,蛇犬虫伤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急性淋巴结炎,疖肿,蜂窝组
织炎,急性乳腺炎,痈肿,急性淋巴管炎,丹毒,肠胃型流行性感冒;又有
用于治疗药源性静脉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癫痫,流行性出血热,痢
疾,萎缩性胃炎,食管癌梗阻,慢性咽炎,蛔虫病,毛囊炎,接触性皮炎,
手癣,阑尾炎,流行性腮腺炎,无名肿毒者。例如.
(1)药源性静脉炎 本品加醋调敷,重者可加内服,治疗30例。结
果。一般在涂药后2小时止痛,平均5天肿胀消退(<新医学)1973年第 7期)。
(2)皮肤及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本品外敷,严重患者加内服,
治疗急性淋巴结炎、疖肿、蜂窝组织炎、急性乳腺炎、急性淋巴管炎、
痈肿、丹毒等患者186例。结果均获良效(<中医杂志)1961年第6 期).
(3)小儿菌痢 本品内服,治疗43例。每日药量。1—3岁0.3
克,3—7岁0.6克,7-10岁0.9克,10一14岁1.2克,均分3次温
开水送服。结果:痊愈39例,好转2例,无效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11期)。
(4)癫痫 治疗儿童癫痫50例。 1岁以内服0.15克, 1—5岁
0.3克,6一10岁0.6克,11-14岁0.9克,分早晚2次开水送服,半
年不发病后药量减半,服本品后停止发作1年以上者停药。结果:治愈
16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其中以大发作型与精神运动性发作型效
果为佳(《浙江中医杂志>1981年第11期)。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本品配合钩藤、薄荷治疗。结果。7天后
痊愈出院(<浙江中医杂志》1960年第1期)。
(6)阑尾炎 本品治疗。结果。治愈后观察20余载,未见复发
(《福建中医药}1959年第3期)。
(7)顽癣 本品内服并水磨外搽患处,治疗3例。结果均获愈(嘬山
西医学杂志》1965年第1期)。
(8)食管癌和贲门癌 本品配合紫硇砂合剂,治疗食管癌和贲门
癌635例。结果:临床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452例,无效175例 (《新医学}1974年第3期)。
3.五磨饮子
木香5克 天台乌药5克 槟榔5克 黑沉香5克 枳实5克
厥证加减:
1. 若肝阳偏亢者,加入钩藤、生石决明、磁石以平肝潜阳。
2. 若兼痰火加入胆星、贝母、橘红、竹沥以涤痰清热。
3. 若醒后哭笑无常,睡眠不宁者,加珍珠母、茯神、远志、炒酸枣仁安神。
厥证加减:
1. 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者,加钩藤、石决明以平肝潜阳;
2. 醒后哭笑无常者,可加远志、茯神、酸枣仁、丹参等药以安神宁志;
3. 痰多气壅者,可加胆南星、川贝母、橘红、竹沥等药以清涤痰浊。
临证参考本证患者发病突然,口噤不开,急救药品难以下咽,可先用手指掐人中、合谷以开郁解噤,继之灌服药物。本证常有遇情绪刺激而反复发作的倾向,患者平时可常服逍遥散调理。
虚厥证:患者平素身体虚弱,多由惊恐或过度劳倦、饥饿受寒所诱发。发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气息低微,舌质淡,脉象沉弱。常用方先灌服参附汤或芪附汤,应急亦可灌服温糖水或热茶,亦可静点生脉注射液。待苏醒后,再以四味回阳饮化裁内服。
4.参附汤
人参6克 附子10克
1.当用于休克、心衰而见手足厥冷、脉微欲绝、大汗不止的阳气欲脱之证时,可加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白芍、炙甘草等敛汗潜阳之品,以增强固脱之效。
2.若伴有烦燥内热,口干颧红,汗出粘手,为气阴俱竭,可去附子,加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益气养阴。
5.芪附汤
黄芪30克 熟附子15克
6.四味回阳饮
炙甘草6克 生附子5克 炮干姜4.5克 人参3克
厥证加减:
1. 若汗出特别多可加入黄芪、白术、煅龙骨、煅牡蛎以加强益气固涩止汗。
2. 若纳谷不香,咳嗽多痰者,可加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以健脾化痰。
3. 若心悸不宁者,可加远志、酸枣仁以养心安神。
厥证加减:
1. 自汗出者,加黄芪、白术、防风等药益气固表;
2. 汗出不止者,加龙骨、牡蛎、五味子等以固涩敛汗;
3. 心悸不宁者,可加丹参、远志、酸枣仁等养血安神。
临证参考本证实乃气陷欲脱之证,务以救急为先,缓以图本。平素脾亏气虚者,多易发本证,宜常服人参养荣汤或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调和脾
7.人参养荣汤
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炙黄芪3克 熟地2.3克 远志1.5克 北五味子1.5克 当归3克 陈皮3克 桂心3克 白芍4.5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加减
1.遗精便泄,加龙骨;
2.咳嗽,加阿胶;
3.热象不显者,白芍之量宜减。
8.香砂六君子汤
木香2克(后下) 砂仁2.5克 人参3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1.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
2.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陈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二.血厥:
实厥证:平素易发生眩晕,每由恼怒或入厕努责排便而发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多沉弦。首以玉枢丹或苏合香丸治之,醒后用通瘀煎调治。
9.通瘀煎
当归尾9克 山楂9克香附9克 炒红花6克 乌药9克 青皮9克 生石决明9克 钩藤9克 牛膝9克 泽泻9克 木香9克
厥证加减:
1.气滞重者,加大腹皮、枳实、厚朴。
2.血瘀重者,加失笑散、川芎、三棱、莪术。
3.热证明显者,加黄芩、黄连、山栀子、丹皮。
4.寒证明显者,加桂枝、细辛、干姜、附子。
5.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白术。
6.血虚明显者,加熟地、首乌。
厥证加减:
1. 若肝热甚,当加丹皮、菊花、龙胆草,
2. 肾阴不足当加生地、天冬。
厥证加减:
1. 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者,可加钩藤、石决明、龙胆草、丹皮、远志、菖蒲等以平肝潜阳,清肝宁神;
2. 风阳内盛而头痛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珍珠母、草决明、生地、枸杞子等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临证参考急救可用醋或童便火焯,取烟熏鼻,亦可灌服童便(取男性儿童中段尿),待患者苏醒后,继服通瘀煎。本证患者平常宜服用杞菊地黄丸等清肝滋肾之品。
虚厥证:常发生于创伤、吐衄、便血之后,或妇女暴崩之后,或大吐下之后,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目陷口张,自汗肢冷,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常用方急用独参汤灌服,亦可同时灌服温糖水或盐水,也可用人参注射液注射。继用人参养荣汤以补气养血。
10.独参汤
人参30克 (一方有 红枣5枚)
11.人参养荣汤
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炙黄芪3克 熟地2.3克 远志1.5克 北五味子1.5克 当归3克 陈皮3克 桂心3克 白芍4.5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加减
1.遗精便泄,加龙骨;
2.咳嗽,加阿胶;
3.热象不显者,白芍之量宜减。
厥证加减:
1. 若出血不止可加仙鹤草、藕节炭、侧柏叶炭以止血。
2. 若汗出过多肢冷甚,则恐原言中肉桂力弱,酌加附子、炮姜炭以加强温阳,
3. 若心悸甚,加龙眼肉、炒酸枣仁以助茯苓、远志。
4. 若口干少津,可加沙参、玉竹、麦门冬。
厥证加减:
1. 出血不止者,应加入仙鹤草、藕节、侧柏叶等止血药;
2. 自汗肢冷,呼吸微弱者,应加附子、干姜等温阳药;
3. 心悸少寐者,加酸枣仁、龙眼肉、茯神养心安神;
4. 舌质红绛,口干少津者,可加生扁豆、玉竹、沙参等养胃生津。
临证参考病人苏醒后,仍宜以益气固脱为大法,可选用八珍汤化裁。
三.痰厥:
痰浊证:患者平素恣食肥甘,常唾痰涎,复因恼怒气逆,突发昏厥,喉中痰鸣,或咯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突然昏厥、喉有痰声,呕吐涎沬。胸膈满闷,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滑。
12.导痰汤。
半夏12克 姜天南星3克 枳实3克 橘红3克 甘草3克 茯苓3克
1.临证湿痰内阻,气机不畅而兼寒象者,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痰饮;
2.若兼有化热之象者,可酌加竹茹、天竺黄等以清化痰郁所化之热;
3.若痰阻风动,眩晕较重,可加天麻、白术等以熄风止眩。
厥证加减:
1. 若痰气壅滞过甚可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 若有化热倾向加黄芩、山栀子。
厥证加减:
1. 湿盛者,症见咯吐痰涎,苔白腻者加入白芥子、苏子降气化痰湿;
2. 痰热内蕴者,症见痰稠而黄、苔黄腻,可加山栀、黄芩、竹沥等清热化痰。
临证参考痰在膈上者,应急用盐汤探吐;属寒痰者,可用巴矾丸研细末调水灌服;属热痰者,可用白金丸研细调莱菔汁灌服。
痰火证:突然昏仆,喉中痰鸣,呼吸气粗。痰粘难出。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礞石滚痰丸;
金礞石6克 酒大黄16克 酒黄芩16克 沉香2克 川贝10克
厥证:若胸闷过甚可加瓜蒌以宽胸利膈。
四.食厥证:发生在暴饮过食之后,复逢恼怒,食填中脘,气机不畅,气逆于上,清窍闭塞故突然昏厥。气息窒塞、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象滑实。先用盐汤探吐。后若便结,则和中导滞用小承气汤。若腹中气滞则用神术散合保和丸。
14.盐汤探吐
食盐(若干) 水2000克
加减:
1.食厥可加姜汁,以其辛辣之性,豁痰通神;
2.干霍乱可加姜汁、童便,以祛痰降火;
3.癃闭可加防风以助肺气宣发,进而通利水道。
15.小承气汤
大黄12克 炙厚朴6克 枳实3克
腹痛者,可加木香。
16.神术散合保和丸
山楂18克、神曲9克、莱菔子6克、藿香9克、苍术9克、厚朴6克、砂仁3克(后下)、制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9克 加减:
1.如食积较重,胀满明显者,可加枳实、厚朴、木香、槟榔等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力;
2.食积化热较甚,而见苔黄、脉数者,酌加黄芩、黄连等清热之品;
3.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泻下通便;
4.兼脾虚者,宜加白术、党参、甘草等健脾益气药物。
厥证加减:
1.可加入鸡内金,
2. 若大便行而不爽可加酒军。
3.小承气汤用于腹胀大便不通时,若伴有腹痛可加入木香,本方应用以泻为度,不可久用。
若兼有饮酒过度,酒气喷入,可加入葛花、枳棋子以解酒醒神。
厥证加减:
1.腹胀而大便不通者,可配用小承气汤导滞通腑;
2. 食积化热者,可加连翘、蒲公英清热泻火。
临证参考进食面食为主者,重用神曲、麦芽、谷芽;进食肉食为主者,重用山楂、鸡内金。
五.暑厥证:卒然昏仆,甚至谵妄。眩晕头疼。胸闷身热,面色潮红。舌红干,脉虚数。先急用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用凉开水调服。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加减。
17.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人参9克
白虎加人参汤中,今多用党参,若兼湿者可加入藿香、佩兰。
临证参考本证患者多因烈日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长期作业,感受暑热之邪而发病,故昏厥后,应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之处进行救治。若见头晕心悸,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多汗肢冷,卒然昏厥,脉濡数者,治宜益气止汗,方用参附龙牡汤。对于此证患者,切忌滥用芳香开窍之品,以防耗伤正气。
18.清暑益气汤加减
西洋参5克 石斛15克 麦冬9克 黄连3克 竹叶6克 荷梗15克 知母6克 甘草3克 粳米15克 西瓜翠衣30克
加减:
1.若暑热较盛,可酌加石膏、金银花、连翘等以清热;
2.若津气耗伤较重,黄连可酌减,西洋参、石斛、麦冬等益气生津之品可加量;
3.小儿夏季热,久热不退,烦渴体倦,属于气津不足者,可去黄连加入白薇、地骨皮以养阳退热;
4.若兼湿浊,麦冬、知母等亦当酌减;
5.若汗多,可加糯稻根、浮小麦以收敛止汗。
王氏清暑益气汤中西洋参价昂贵且难得,可以沙参代之,黄连虽可清热,但苦燥之品,有伤津之弊,用量宜小。一般用1.5克即可。
临证参考本证患者多因烈日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长期作业,感受暑热之邪而发病,故昏厥后,应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之处进行救治。若见头晕心悸,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多汗肢冷,卒然昏厥,脉濡数者,治宜益气止汗,方用参附龙牡汤。对于此证患者,切忌滥用芳香开窍之品,以防耗伤正气。
1.暑邪伤阴引动肝风证:四肢抽搐。汗多。口渴。舌红、脉弦数。先用紫雪丹醒神回厥定痉,再用白虎汤加羚羊角、钩藤、生地、菊花。
19.白虎汤
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羚羊角3克(磨汁煎服)钩藤9克 生地15克 菊花9克 粳米12克
加减:
1.热甚而津气耗损,背恶寒,脉洪大而芤者,加人参。
2.温热病气血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加羚羊角、犀角。
3.气分热甚,复有风寒外束者,加葱白、豆豉、细辛。
4.胃火识盛,高热烦躁,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或不识人,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数有力者,加大黄、玄明粉。
5.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叶。
6.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具,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去甘草、粳米,加半夏、竹茹。
7.白虎证,不恶寒但恶热,自汗不解,心烦口渴,脉滑数有力,尿短红赤,甚则烦热昏狂,皮肤隐现斑疹,去甘草,加薄荷、荷叶、益元散、鲜竹叶、桑枝。
8.消渴证而见烦渴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2.津气欲脱证:身无热而汗出不止。气短喘急。精神疲倦。舌淡而干,脉虚或散大。生脉散。
20.生脉散
麦冬9克 生晒人参9克(焗服) 五味子6克
3.气随汗脱证:多汗肢冷。头晕心悸、四肢无力。参附龙牡汤。
21.参附龙牡汤
人参6克 附子10克 煅龙骨15克 煅牡蛎15克
1.当用于休克、心衰而见手足厥冷、脉微欲绝、大汗不止的阳气欲脱之证时,可加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白芍、炙甘草等敛汗潜阳之品,以增强固脱之效。
2.若伴有烦燥内热,口干颧红,汗出粘手,为气阴俱竭,可去附子,加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益气养阴。
六.秽厥(中恶) 多因步入某种秽浊或特殊环境,精神紧张,或吸入秽毒之气,突然毛发耸立,手足厥冷,肌肤栗起,头面青黑,神不守舍,或错语妄言,牙关紧闭,四肢颤栗,昏晕不知,二便自遗,苔白腻,脉弦滑。常用方急用姜汁调服苏合香丸或玉枢丹,继用藿香正气散治之。
22.藿香正气散
藿香9克 白芷9克 大腹皮9克 紫苏9克 茯苓9克 陈皮6克 白术6克 厚朴6克 半夏曲6克 桔梗6克 甘草3克 生姜15片 红枣15枚加减:
1.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用香薷,或加重苏叶的用量,以增强祛风解表之力;
2.若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去甘草、红枣之腻滞,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3.若偏湿重,苔厚垢腻,可用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
4.如气滞脘腹胀痛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厥证加减:
1. 清窍不利者,加菖蒲、郁金化痰开窍;
2. 素体亏虚,病发则阳气暴脱者,宜按气厥虚证处理,补气回阳,用人参、黄芪补气,附子、炮姜回阳,龙骨、牡蛎回阳敛汗。
临证参考若昏厥发生在深井或暗窖等处,应先将患者移至空气清新处进行救治;若患者因精神紧张所致,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精神诱导、语言暗示,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七.酒厥 纵饮酒浆,昏晕仆倒,轻者犹能知人,重者昏厥如泥,或躁扰不宁,哭笑无常,或痰涎如涌,或气喘发热,脉滑数。常用方急用鹅毛拭咽探吐,或用盐汤探吐,继用葛花解酲汤。
23.葛花解酲汤
白豆蔻仁15克 砂仁15克 葛花15克 干姜6克 炒神曲6克 橘皮4.5克 泽泻6克 白术6克 猪苓4.5克 人参4.5克 白茯苓4.5克 木香1.5克 莲花青皮0.9克
加减:
1.呕吐明显者,宜加半夏、生姜以和胃止呕;
2.食少纳呆者,加山楂、麦牙等以消食化积;
3.偏寒者,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
4.临证可酌加枳椇子。
厥证加减:
1. 中脘痞满,舌苔厚浊,口气臭秽者,去人参、白术,加山楂、鸡内金、麦芽以消食导滞;
2. 探吐后口干口渴者,可去白豆蔻、陈皮,加沙参、玉竹、石斛、生地、麦冬养胃生津;尚可加枳棋子助葛花醒酒。
八.寒厥 手足厥冷,恶寒蜷卧,下利清谷,口不渴,腹痛面青,甚则昏厥,舌淡苔润,脉微细,或微细欲绝。常用方
24.四逆汤。
干姜4.5克(大的人可用9克) 炙甘草6克 附子5克
加减:
1.寒气盛者,重用附子、干姜;
2.体虚脉弱者,加红参(党参)、黄芪;
3.脾气不足者,加焦白术、炒山药;
4.腰痛者,加桑寄生、杜仲;
5.下肢浮肿、小便少者,加连皮茯苓、泽泻。
厥证加减:
1. 手足厥逆者,可加桂枝、枳壳温经通络;
2. 昏厥者,可加黄芪、人参益气温阳。
临证参考血虚寒凝者,则宜养血和营,宜当归四逆汤。
九.热厥 手足逆冷,胸腹灼热,大便秘结,尿赤短少,渴欲饮水,或畏热,或扬手掷足,烦躁不得眠,舌红,苔焦黄而燥,甚则舌干黑而有芒刺,脉沉伏。常用方
25.白虎汤。
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加减:
1.热甚而津气耗损,背恶寒,脉洪大而芤者,加人参。
2.温热病气血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加羚羊角、犀角。
3.气分热甚,复有风寒外束者,加葱白、豆豉、细辛。
4.胃火识盛,高热烦躁,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或不识人,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数有力者,加大黄、玄明粉。
5.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叶。
6.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具,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去甘草、粳米,加半夏、竹茹。
7.白虎证,不恶寒但恶热,自汗不解,心烦口渴,脉滑数有力,尿短红赤,甚则烦热昏狂,皮肤隐现斑疹,去甘草,加薄荷、荷叶、益元散、鲜竹叶、桑枝。
8.消渴证而见烦渴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厥证加减:
1. 心烦躁扰者,加焦栀子、竹叶清心安神;
2.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
临证参考若便秘较甚,腹满实痛者,可用承气汤荡涤邪热,攻下腑实。
十.痛厥 身受创伤或体内脏器剧痛难忍,汗出,面色苍白,痛苦面容,渐出现手足厥逆,继则难以支撑,甚则晕厥,脉弦数或沉伏。常用方失笑散合
26.血府逐瘀汤。
当归9克 生地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柴胡3克 甘草6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蒲黄9克 五灵脂9克
加减:
1.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
2.瘀在脘腹部,重用桃仁、红花,加乳香、没药、乌药、香附;
3.瘀在少腹者,加蒲黄、五灵脂、官桂、小茴香等;
4.瘀阻致肝肿胁痛者,加丹参、郁金、土鳖虫、九香虫;
5.瘀积肝脾肿硬者,加三棱、莪术、大黄或水蛭、土鳖虫等;
6.血瘀经闭、痛经者,加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厥证加减:
1. 属寒者,加服苏合香丸,调姜汁化服,以芳香开窍醒神;
2. 属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以竹沥汁化服,以清热醒神开窍;
3. 阳虚欲脱者,急服参附汤;
4. 气阴两虚者,宜用生脉散。
临证参考痛厥昏迷不醒人事,应辨其虚实寒热,实证应以开窍为先,虚则以救逆固脱为急。创伤剧痛可用云南白药活血止痛。内脏剧痛,病因未查清之前,不宜妄投镇痛之剂,以免掩盖病情,待病因查清后,酌情先用止痛或止痛与治本相结合治疗。
十一.尿厥 排尿时突发昏晕倒地,人事不省,四肢厥冷,额出冷汗,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脉沉细或沉缓。常用方
27.金匮肾气丸加减。
山萸肉12克 山药12克 熟地24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肉桂3克(焗服) 炮附子3克(先煎)
加减:
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厥证加减:
1.中气不足者,加黄芪、白术、柴胡、升麻补中升提;
2. 肾亏甚者,加鹿角胶、龙骨、牡蛎、金樱子、菟丝子、仙茅等温补下元。
临证参考对于尿厥患者,平素宜采取蹲位排尿。
十二.色厥 男女同房,突发昏厥,汗出喘促,脉细数,或鼻衄不止,脉细数。常用方属暴脱者,急用独参汤频频灌之。鼻衄不止者,可用加减
28.一贯煎
生地黄18-45克、麦冬9克、白芍药9克、知母9克、地骨皮9克
加减:
1.口苦燥者,加酒炒川连1.5克(粉焗服);
2.大便秘结,加瓜蒌仁;
3.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
4.痰多,加川贝母;
5.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
6.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
7.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
8.腹痛,加白芍、甘草;
9.脚弱,加牛膝、薏苡仁;
10.不寐,加炒酸枣仁。
11.若胁痛甚者,加合欢花、玫瑰花、白蒺藜等以舒肝调气;
12.头目昏晕者,加女贞子、桑椹等以补益肝肾。
厥证加减:
1. 鼻衄甚者,宜酌加茜草、仙鹤草、大蓟、小蓟、槐米、地榆等止血之品;
2. 病势重者,要注意益气温阳固脱,可加附子、肉桂、龙骨、牡蛎及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以温补命门,填精益髓。
临证参考本证阴竭于下,阳脱于上,最为危候。故辨治时要注意阴阳消长的动态变化,滋阴不可过用寒凉,壮阳不可劫灼阴精。 有形之精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急固,故首先灌服独参汤大补元气以固脱,继用一贯煎填精补血。
厥病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安宫牛黄丸(同仁堂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长城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2)安脑牛黄片(参花牌,长春市人民制药厂):每次4~6片,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可用于暑热致厥。
(3)紫雪散(旭日牌,同仁堂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1.5g,El服。可用于暑热致厥。
(4)参麦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次5~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Et 1次。用于气阴不足之厥脱证。心原性休克、心脏衰弱引起的低血压可选用。
(5)生脉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华西牌,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60~100ml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于气阴不足之厥脱证,如心肌梗塞、各类心原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及微循环障碍等病症
(6)参附注射液(999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4ml,每日1~2次,肌内注射。或20--lOOml加入250~500m1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
(7)清开灵注射液(地坛牌,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药厂):每次20--一40ml,加入200ml5%或10%萄葡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2.单验方
(1)取生半夏或皂荚末少许,吹鼻取嚏。用于厥病属实证者。
(2)石菖蒲适量,研末,取少许吹鼻取嚏。用于厥病属实证者。
(3)取生铁一块,烧红醋淬,熏鼻。用于厥病属实证者。
(4)山萸肉30~60g,水煎服。用于厥病属虚证者。
(5)灶心土适量,研细,泡汤灌服。用于尸厥者。
(6)炒蒲黄30g,加清酒煎服。治血厥实证。
(7)升压汤:黄精、制附片、生甘草,水煎送服苏合香丸。治中毒性休克。
3.针灸疗法
(1)针刺百会、人中治厥。
(2)艾灸阳辅穴。
(3)耳针可取肾上腺、皮质下、心、脑点、神门、交感,用埋针或压籽法,强刺激。
(4)电针可取内关、水沟、涌泉、足三里、太冲。
4.刺络疗法
厥证表现为实证、热证者,均宜刺出血治疗。高热昏厥可选人中、大椎、陶道、十宣等穴,肝风内动、气血上逆致厥,可选委中、曲泽、至阴、足窍阴、大敦、中冲等穴,针刺放血治疗。
5.指针疗法
一旦厥病发生,首先可指掐人中,促其苏醒。
四、其它治法
(一)单方及简易疗法
1.醋炭熏法,将烧红之煤炭块置于碗中,将食醋浇其上,气味遂大出,使患者嗅之以治厥证,可以醒神开窍。 ,
2.以灶心土适量,研细,泡汤,以此汤灌救尸厥患者。 .
3.用菖蒲末吹鼻中,肉桂末纳舌下,并灌以菖蒲根汁,此方出于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一.救卒死尸厥方第二》。
4.炒蒲黄s0克加清酒煎服治血厥实证。
(二)针刺艾灸
1.针刺百会,人中治厥。
2.艾灸阳辅穴。
预防与康复
一、预防
平素思想狭隘,感情容易冲动者,切忌急躁恼怒,以防气血并走于上致厥;对于气血亏虚者,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不要过度饥饿,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精神亏虚,感情脆弱者,避免吊死问丧,入庙登塚,以防精神受刺激而发病;对于素有痰饮或瘀血积蓄日久者,要尽早采用消痰化瘀法治疗,以防痰瘀随逆乱之气上逆而发病;对于在高温或严寒环境长时间作业的劳动者,要采取有效的降温或保暖措施,以防中暑或中寒致厥。要饮食有节,饮酒适度,合理控制房事频度。此外,易发尿厥者,最好采取蹲位排尿,以防不测。若需深入矿井暗窖作业,必须先探明其内有无秽浊瘴气,不可冒然进入。
二、康复
患者厥回神清后,应针对不同病因分别施以康复疗法,对各类厥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仍要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治法、方药可参照“分证论治”内容进行,同时可根据病情选用下列食疗康复。
1.白扁豆50g,以水500ml煎至300ml,加入食盐3g,溶解后取出待凉,分2次服。宜于中暑、暑厥。
2.茶叶15g,用开水200ml泡茶,放置10分钟后一次饮用;或取葛根30g,加适量水煎服,治酒厥。
3.羊血煮开,和醋服。治产后血虚生风、血厥。
4.莲子、芡实各lOOg,山药200g,焙干,共为细末,每次20~30g,加糖适量,调糊或蒸熟作点心吃,每日2次。治单纯性消化不良或食厥。
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1.应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2.应避免过度疲劳及烈日暴晒。
3.勿过量饮酒,或进食过饱。
4。平时可在辨证的基础上服用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的方药,如逍遥散等方。
二、护理
1.一旦发生本证,应使患者平卧,不要妄加翻动。
2。若患者有痰应立即吸痰。
3.在救治过程及苏醒后肢保持肃静,勿议论纷纷,'影响患者情绪。
4.苏醒后亦不宜马上起床,以防复厥。
厥病现代研究
休克为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上往往厥、脱并见,故常合称之为“厥脱”,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阴阳耗脱,属内科常见危急重症。近年来开展中医药治疗休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常用治疗法则综述如下:
一、益气养阴法
根据传统方药研制的中药静脉制剂,为中医药抢救休克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献报道以参麦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较多。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它们有较好的升压及抗休克作用,并且稳定血压疗效好,实验证明其有改善心功能,改善冠状动脉流量,改善机体代谢状况及抗炎和抗毒素作用。重庆中医研究所、成都中医学院等以参麦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升压及稳压效果较好。郑新等于1987年的全国中医急症研讨会上介绍,用参麦注射液20~3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30ml静脉注射,每隔15~30分钟1次,待血压回升或稳定后,再以50~100ml参麦注射液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各种休克患者9l例,结果显效64例,有效23例,血压回升时间2.983h±0.512h,稳压时间为24.612h±4.444h,统计学处理表明,参麦注射液组血压平均复常时间明显快于西药扩容、强心和血管活性药对照组。
二、益气回阳法
益气回阳的参附注射液及参附青注射液,在治疗厥脱研究中取得了较快进展。成都中医药研究所等单位用参附注射液20~30ml加50%葡萄糖注射液20m[静脉注射,必要时0.5~1小时重复注射1次,或以参附注射液50~100ml加入葡萄糖溶液250--一500ml中静脉滴注,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本病138例,并设西药对照组44例,用多巴胺、阿拉明治疗。结果两组分别显效9l、24例,有效32、】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9.1%、88.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中医急症通讯,1988,<1>:13)。石山的研究资料表明,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心电图ST段下降(中草药,1982,(3>:27)。兰庆英等报道.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失血性休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降低休克动物的乳酸和血浆组织蛋白酶的活性(中成药研究,1984,(3>:28)。夏炎兴等观察到参附注射液能增强心肌培养细胞耐缺氧能力和耐缺糖能力(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1>:679)。沈幼棠等研究证明,人参皂甙和去甲乌头碱合用,对中毒性休克犬可产生一个快速正性变力、变时效应和一个缓慢的外周升压作用。可见,参附注射液对轻度、中度的厥脱疗效较好,外周的升压作用缓慢,但对缺氧、缺糖性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中国药理学报,1986,<5):439)。全国厥脱证协作组参照古方参附汤和阳和汤的主要组成,取红参、附子、青皮3味药,研制成参附青注射液,用以治疗热毒内陷所致的厥脱证(相当于感染性休克),并设西药多巴胺与阿拉明对照组,建立客观指标。根据辨证分型的特征,制定统一的观察表格,在全国协作组内交叉验证治疗135例厥脱患者,参附青组104例,有效率84.6%;西药组3】例,总有效率67.7%。王左等观察到参附青注射液对中重度厥脱病证疗效优于两药多巴胺、阿拉明(P<o.05)。由此可见,使用中药制剂也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提高疗效(中国医药学报,1988,<1>:24)。张陈福等实验证明,参附青注射液有防治内毒素致大鼠休克的作用,能抑制内毒素所致肠系膜微动脉痉挛;对内毒索所致休克大鼠的心肝肺组织细胞有保护作用,能阻止血小板聚集和粒细胞脱颗粒(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5):291);从用参附青注射液培养的心肌细胞中可观察到它有正性肌力和负性频率的作用,能使受损心肌细胞的乳酸脱氢酶、琥珀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及糖原增加,揭示它能提高心肌细胞耐受缺氧、缺糖的能力,使其免受损伤,从而证实了参附青注射液既有升压作用,又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上海中医学院学报,
三、行气活血法
湖南医学院等单位用枳实注射液,上海中医学院用青皮素注射液,治疗各型休克,疗效均满意。金妙文等用升压灵注射液(陈皮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羟福林)治疗厥脱112例,并与西药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4%,对照组8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在升压、稳压、症状改善、降低病死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上海第二医学院报道以丹参注射液治疗2例经西药治疗无效的休克患者,血压回升,后继用该药静脉滴注维持疗效。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用参附丹参注射液80一--20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用于包括创伤性休克在内的多型休克,有一定疗效(陈镜合,等.现代中医急诊内科学.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1~102)。罗陆一等以救脱1号(含生晒参、牛膝、枳壳等)40ml静滴,每分钟50滴,血压回升后减慢滴速,稳定4小时后停药;收缩压小于6.7kPa时用本注射液lOml静注,血压回升后改静滴,共治疗厥脱证21例。多巴胺组21例,给药方法同上,静滴时剂量为40mg,静注时剂量为20mg,必要时加阿拉明。结果:两组分别显效16和8例,有效4和6例,无效1和7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中国医药学报,
四、针灸升压法
近年亦有采用针灸升压法治疗休克取得一定疗效的报道。针灸穴位可取人中、足三里、内关、素髂;艾灸关元、百会、足三里、肾俞、气海;耳针取皮质下、肾上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