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投降清朝,又立功多次,曾国藩却预言:此人不除,必成大患
相关推荐
-
东南半壁无主,曾国藩动心了吗?
1864年(同治三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南京,太平天国覆灭.当时曾国藩直接指挥的军队加上其弟曾国荃的五万嫡系,高达十二万以上,且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此时的湘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放眼当时的中国, ...
-
李秀成供词为何时隔近百年才公开?与曾国藩有关
在太平天国的诸王之中,梁启超以大篇幅对李秀成的诸多事迹赞不绝口,更是给予极高评价:李鸿章与李秀成.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于本族,鸿章忠于本朝,一封忠王,一谥文忠,皆可以当之而无愧焉.不光如此,曾国 ...
-
两度降清的将领,献出三个城池,却因殴打一个书生,人头落地
清朝末年,清廷衰落,各种势力开始角逐.乱世出英雄,也出奸雄,各种人物粉墨登场.那些太平时期为人不齿的角色,往往也能争得一席之地,比如三次背主求荣的李昭寿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声名狼藉的他,最终也没有得到 ...
-
太平天国系列(64)—再破大营3,湘军坐收渔翁之利
张国梁在镇江收集残部,大约聚拢了2万3千名溃兵,他交1万人给冯子材留守镇江,自己带其余人马前往丹阳,他想在丹阳组织反击,挽回败局. 在丹阳张国梁出城查看地形,当时正值久雨路滑,张国梁跌倒受伤且伤势比较 ...
-
攻破南京后,太平军的金库空空如也,都是曾国荃搬走了吗
小珏说历史--<曾国藩及湘军>系列八十四 请勿转载 小编在长沙长大,自小听说过一句俗语"打开南京了",可能其它地区的人很难理解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其实包含了一个历史故事 ...
-
曾国藩: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高在忍,贵在善,凡事不骄不躁,不争不夺,得意时不狂妄,失意时不悲伤,狂妄者必败,悲伤者心衰. 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推荐的三个人才,前来拜见曾国藩. 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只是站在暗 ...
-
曾国藩: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圣贤智慧 深思 牢记,受益终生!) 转载
高在忍,贵在善,凡事不骄不躁,不争不夺,得意时不狂妄,失意时不悲伤,狂妄者必败,悲伤者心衰. 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推荐的三个人才,前来拜见曾国藩. 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只是站在暗 ...
-
明朝投降清朝将领和明朝辽东殉国100名将...
明朝投降清朝将领和明朝辽东殉国100名将领一览表!全面!
-
第一个投降清朝的汉族将领,娶公主为妻、免死三次,子孙富贵百年
文/格瓦拉同志 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清朝(注:清朝的前身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政权,皇太极在位时改国号为清),之所以能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成为统一天下的大帝国,跟大批汉族降臣.降将 ...
-
明末文臣武将投降清朝对比:仗义多是读书人,负心尽是屠狗辈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明·曹学佺 这是一幅可以说家喻户晓的对联,作者辛辣的讽刺了那些背情弃义的读书人,甚至这幅对联都成了人们讽刺那些忘恩 ...
-
此人是吴三桂的舅舅,明末大将,两次投降清朝却无人骂他是汉奸?
祖大寿,明末名将,但是他的外甥比他更"出名"--吴三桂,当然了,不是什么好名声. 因为明末较为混乱,而且明朝打仗都是败多胜少,所以明末将领的名气都不是很大,可能很多朋友还不是很了解 ...
-
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或许是不甘心,降清后的作用无人能比
洪承畴是明末清初,两朝更迭之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政治及军事生涯贯穿整个明.清激烈交锋时期. 洪承畴降清前,是明朝用来对付农民起义军的扛鼎督臣之一. 李自成.张献忠的真正崛起,正是在洪承畴跟清朝 ...
-
那些投降清朝的太平军将领结局都如何?
[太平天国系列340,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太平天国期间,有很多人基于各种原因背离当初的誓言投入清军的怀抱中,如韦俊等,因为受天京事变的牵连,不再被重用,甚至被杨辅清等官职比自己高的杨家人排挤 ...
-
他是杨秀清的女婿,被封会王,最后投降清朝得善终
[太平天国系列267,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太平天国十四年中,洪秀全封了两千多个王爵,很多人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小佛现在真正查到名字的不过一百多人.今天小佛便给大家讲其中一人. 蔡元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