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范雎为什么要阻止白起灭赵?
相关推荐
-
战神白起,征战沙场尚能全身而退,却葬于庙堂小人之口
长平之战,白起斩杀赵军四十五万主力军,如果乘胜追击,围攻邯郸,赵国就将从战国七雄中除名. 当初长平之战赵国的主将本是廉颇,秦军在廉颇手上讨不到半点便宜,双方僵持了三年之久,最终是秦国派间谍到赵国传播谣 ...
-
白起被赐死时已经70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容不下他?
第一.战神白起档案. 战神白起 白起,也称公孙起,众人口里的"战神",出生年份不详,死在公元前257年,死时是否70多岁,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他死时,已为秦南征北战了近40年,确系 ...
-
战国 252 赵国也来玩阴的——离间计百试不爽
说完了秦国的政治结构和制度,您就知道,其实长平之战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秦军最后能够大获全胜,并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靠整体社会多年的积累和推进.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白起有他的过人之处,尤 ...
-
秦国基业七百年:秦国内乱再起与宣太后摄政
作者:宝真人 绘图:宝真人 上期回顾:秦国先称霸后遇危机,虽重整山河却收效甚微,直到遇到了他 周王室九鼎据说是大禹打造,材料来自九州贡品,象征九州统治权,是国之重器.秦武王于公元前307年攻破韩国宜阳 ...
-
大秦赋里的“潜伏”:秦与六国的谍战大剧,比正面战场还精彩
秦 近日来,随着历史大剧<大秦赋>的热播,人们又被带回了那段群雄割据.争霸兼并的战国岁月.一场场高度还原的血战,一个个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将士,使现代观众看得血脉贲张,直呼过瘾.相形之下, ...
-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为什么要杀白起,事跟芈月有关系极大
长平之战是战国玩起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对战的双方是秦国和赵国,全都都是倾尽全力,最后赵国打败,被白起坑杀了40万人. 此役后,战国格局彻底定型,赵国退出最后统一全国的候选国家名单,秦国成了唯一的候选人 ...
-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四十几万精锐部队灰飞烟灭,国家已是岌岌可危.白起挟胜利之威,席卷赵国,势如破竹.此时的赵国,生死系于一线之间.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秦昭王居然下令白起 ...
-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决定暂时议和,谁更有道理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精锐尽出,在赵括的率领下,赵军被秦国名将白起歼灭了45万人,这是赵国参与长平之战的全部兵力了,白起只留下240个年龄很小的赵军士兵,把这些人放回邯郸报信,白起这么做的目的有两点: 1 ...
-
白起:长平之战后拒绝出兵伐赵,理由伤透了秦昭襄王的心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十五岁从军,一生大小数百余战,从未打过败仗,硬是凭战功得到大良造.武安君的尊位. 他用兵从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特别喜欢以运动的方式在野外消灭敌人,尤其是前261年的长平之 ...
-
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为何名将白起没有趁机攻灭赵国?
秦是战国七雄中最后的赢家 ,长平之战的胜利,为秦的一统打下了基础.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前前后后共损失了约45万精锐,元气大伤,举国上下已无多少兵力可用,为何名将白起没有趁机灭亡赵国? 俗话说得好:&qu ...
-
赵括真的就只会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后,白起说出了答案!
说到赵括,都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纸上谈兵,这似乎成了他的代名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指挥的长平之战惨败,40余万赵军被白起坑杀.因此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认为他只是一个理论天才,却是一个十足实战的 ...
-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直攻邯郸,为何秦昭襄王拒绝,若同意能灭赵吗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说它大是因为长平之战投入的兵力是整个战国最多的,秦国和赵国合计投入兵力接近100万,哪果史书说的没错的话,这就是作战部队的人数,还不包括运输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而且 ...
-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宁可自刎也不出征赵国?
白起,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个人成就震撼世人.从公元前295年入伍,到公元前257年去世,近40年的军旅生涯,大小战争数百次,却无一败绩.伊阙之战斩杀魏韩联军24万,鄢郢之战斩首楚军10万,长平之战斩 ...
-
长平之战后,赵国40万将士被白起坑杀,该不该怪赵括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后,赵国40万将士被白起坑杀,该不该怪赵括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