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论行政行为对法律行为效力的作用—从基本权理论出发的一个体系化尝试
相关推荐
-
朱庆育民法总论笔记
第一章民法基础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起源 自然法适用于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万民法是人类一体适用的法律,市民法则是专属罗马 市民的法律. 有学者主张,翻译为市民法,以此传达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
-
崔文星|| 论法律行为纳入意思表示的理据和意义——兼驳意思表示衰落论
作者简介:崔文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章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20年第4期.注释及参考文献已略,引用请以原文为准. 摘要 <民法总则>对<民法通则 ...
-
耿林 | 论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
论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 耿林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学家>2017年第1期 摘要:未取得预售许可而签订的预售合同效力,涉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 ...
-
章程:捡起最后的拼图,论行政行为对法律行为效力的作用|中法评 · 专论
章程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讲师 民法学界关于公权力对法律行为效力作用的讨论长期限定于违反强制性规范的情形,行政法学界也较少关注私法交易秩序中的行政法制,两者共同导致了行政行为对法律行为效力的作用问题长久 ...
-
最高院裁判观点:基于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不同判断提出数项诉讼请求的处理
(2019)最高法民再152号 裁判要旨 同一诉讼程序中,原告分别基于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不同判断提出两个以上的诉讼请求,如果各项诉讼请求均符合受理条件,人民法院均应立案受理. 八一农场向一审法院起诉 ...
-
民法典·条文解析(第151条)|显示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该怎么把握
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该怎么把握?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q ...
-
民法典·条文解析(第146条)|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该怎么把握
什么是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该怎么把握?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吗?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quo ...
-
《民法典》解读147:重大误解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q ...
-
《民法典》解读151: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
-
《民法典》解读153.2: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 ...
-
《民法典》解读153.1: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 ...
-
《民法典》解读150:胁迫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