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大名吃之一: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烩面”

谭论古今

说到烩面,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它是河南特色美食,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齐名的三大小吃。烩面 ,也称"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那么关于“烩面”的起源和历史典故大家了解多少呢?

唐太宗落难说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个隆冬雪天,在逃亡途中染病,幸得一农家收留。农家母子心地善良,非常淳朴。宰家养麋鹿炖汤,又和面想做面条为李世民解饿。但追敌逼迫,情形紧急,老妇人草草将面团拉扯后直接下入汤锅,煮熟后端给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满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觉精神大振,寒疾痊愈。于是策马谢别。

李世民即位后,整日山珍海味倒觉不出什么滋味,就想起吃过的母子做的面,想到他们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寻访母子,以厚加赏赐。还真是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那母子。太宗又命御厨向老人拜师学艺。从此,唐宫庭御膳谱上就多了这救命之面--麒麟面。

后来,因为四不像极其稀少,觅猎困难,李世民为此杀几贡使仍无济于事,只得取山羊代替四不像,麒麟面也改称山羊烩面。但是经御厨、御医鉴定其口感滋味和医用价值都不亚于麒麟面,于是羊肉烩面便成为宫庭名膳,长盛不衰。

豫籍京官、厨子自创说

光绪年间,长葛厨师郭子兴在京开了一家面馆。因为经常有敲诈勒索的事情发生,便找同乡杨翰林帮忙。

杨翰林就是杨佩璋,长葛人,后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杨翰林为了保护郭子兴,就把郭子兴聘到府上做厨子了。

辛亥革命后,杨翰林和郭子兴一起告老还乡。秋日遇上了风寒,郭子兴便试着用大骨头、肉茸加一些入味的中草药炖汤后煮面给杨翰林吃,没想到深得杨翰林赞许,并从此成为杨家的日常饮食。

民国九年,杨翰林在长葛老家去世,临终前送郭子兴银两,让他再开行店,

并且叮嘱郭子兴不要将烩面失传。不料,长葛当时寇匪猖獗,官兵不能剿办,时局不安,再无开店机会。郭子兴有一远房亲戚,于黄河岸边花园口附近,为了生存,只好投奔那里。烩面就是郭子兴此时传到郑州的。

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面食。郑州的饭店经常因躲避空袭关门,有时厨师们刚端起饭碗就要急于逃命。当时粮食紧缺,赵师傅不忍将剩饭弃掉,空袭结束后,就把剩饭加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荣光发现重新烩过的面很好吃,就在面里放些盐、碱之类的原料,使面更筋,别有一番风味,成为店员的一个主要伙食品种。

后来,一些老顾客无意中发现店员吃的这种面很有特色,就要求饭店售卖。赵荣光由此开始精心配制烩面。他选用上好的鲜羊肉,放入各种原料将肉煮烂,面条下锅时用原汁肉汤,再放入羊肉、黄花菜、木耳等,味道十分鲜美,于是,烩面便逐渐成为该店的热卖品种。

各地特色

南阳方城烩面 :   唯一被称为"众口好调的烩面"。南阳方城烩面是所有吃货(哪怕是不爱吃烩面的吃货)都会伸大拇指夸赞的烩面,也是目前河南唯一被称为"众口好调的烩面"。

方城烩面里只有汤、面、菜、肉,没有郑州烩面里的海带丝、千张丝、鹌鹑蛋、黑木耳。所以方城人说,郑州的烩面杂七杂八混在一起像大杂烩,吃不惯。方城的烩面讲究汤要浓白、面要筋道、肉要绵软、菜要青翠、碗要大气、片要扯匀、料要辣香。面用高筋粉,加上盐水揉,拍成一片一片抹上香油醒三个小时。羊肉煮熟,切成块状。最关键是熬汤,一口锅文火炖着羊骨架,加入秘制香料,熬得像牛奶。另外,还要用羊油炸辣椒粉当调料。炸出的辣椒油凝固后,必须一半黄一半红。面出锅时放上菠菜,浇两勺高汤和一勺羊肉,撒上大把香菜蒜苗,点一滴香油提味去膻。这样一碗羊肉烩面,方城人说,可以温暖整个冬季。

开封尉氏烩面:尉氏烩面的特点是不放海带丝、千张丝、粉条、青菜、黄花菜,也不放鹌鹑蛋。无论羊肉放多少,烩面是一定要下在羊肉汤里的,盛面的海碗碗底一定要有芝麻酱,一定要有生葱花。而烩面主料--面坯,是加了盐、鸡蛋的,因此比郑州烩面更为筋道、弹滑。

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同时也值得被列入舌尖上的中国的一道历史悠久的美味。

读者朋友,你吃过河南的烩面吗?你觉得哪里的烩面好吃呢?

你家乡的美食有哪些呢?有没有面条一类的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让大家了解自己的家乡!请留言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