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吴王刘濞

(0)

相关推荐

  • 公元前196年,刘邦封侄子刘濞为吴王,镇...

    公元前196年,刘邦封侄子刘濞为吴王,镇守东南.但刘邦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在召见刘濞时发现此人的长相很危险.他对刘濞说:"你有一副会反叛的相貌."只他已经把官印授予刘濞,也不好收回 ...

  • 刘邦的八个儿子是何结局?四个身死国灭,他被吕后活活饿死

    众所周知,刘邦的原配夫人是吕雉,此外还有戚夫人.薄姬等众多妃嫔.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长子齐王刘肥.次子惠帝刘盈.三子赵王刘如意.四子代王刘恒(汉文帝).五子梁王刘恢.六子淮阳王刘友.七子淮南王刘长 ...

  • 年老色衰,双目失明的皇后,为何能屹立朝廷四十年?|窦漪房|刘恒|吕雉|刘启|刘邦

    废掉双眼失明年老色衰的窦漪房的皇后之位,对于汉文帝刘恒这样一位政治高手来说,那是轻而易举.但是,尽管刘恒在窦漪房之后,相继宠爱慎夫人.尹姬等姬妾,他依然没有将窦漪房废除,究竟为什么? 事情还要从窦漪房 ...

  • 吴王濞列传(一)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被刘启拍死,晁错激进的" ...

  • 推恩令,并没有那么简单,背后是实力的角逐

    推恩令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名的阳谋,所谓阳谋就是明摆地告诉我要收拾你,你却无能为力.武帝公开实行推恩令这样的削藩策略,可以说是实力做保证的. 这要从汉武帝刘彻的爷爷汉文帝刘恒说起,刘恒本来是没有机会成为汉 ...

  • 历史潮流(西汉)之文景之治

    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后,统一天下,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非刘姓称王,天下共诛之的"白马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九)

    窦婴和晁错性格不合.政见不同.曾经翻脸. 袁盎连夜跑到窦婴府上:奸人晁错公报私仇,诬陷我是叛贼同伙,要把我赶尽杀绝,老兄,这次你一定要帮帮我. 在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中,赵辛楣自作聪明地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八)

    对于封国竟然叛乱,晁错也大感意外,他拿不出象样的主意. 然而智囊晁先生是不会交白卷的,面对刘启的咨询,晁错开始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晁错的建议是:请刘启向他英雄的爷爷刘邦学习,御驾亲征,上前线和叛军玩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和谈

    晁错已被处死,刘濞等人是否会如约退兵?刘启心里不踏实. 恰好有从梁国睢阳前线归来的武官,刘启立即召见,询问情况. 此人姓邓,先前任皇宫接待办主任(谒者仆射),现任军职校尉. 刘启问,现在我已经把挑起战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七)

    所谓"七国之乱",听起来反方阵营出场人物众多,场面庞大,其实倒也未必. 好比大家一起合伙投资做生意,固然参与投资的股东众多,但大多数底子薄.本钱小,真正准备充分,本钱充足,能够撑起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六)

    既然大家的意见统一,对削藩的目标和方法也已明确了,那就着手实施. 晁错按照"拣软的捏"的吃柿子原则,先从削减小国入手. 第一个对付的是楚国(首府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晁错弹劾,楚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五)

    刘启固然相信晁错,但对待削藩这种大事,他认为还是发扬一下民主,广泛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才好. 于是召集高级干部.侯爵.皇室成员一干人等开会讨论. 与会人员都明白,削藩建议是由晁错提出来的,晁错现在炙手可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平叛(二)

    纠正一下,说周亚夫啥都没做是不准确的. 周亚夫正在忙着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他在昌邑造营房.设路障.筑防线--本来是气势汹汹过来解围的,快到战场,却摆出了一副等着挨打的缩头姿态. 周亚夫的搞法,弄得吴王刘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四)

    气死了申屠嘉的晁错继续升级.他被皇帝刘启任命为御史大夫,这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和宰相.太尉并称"三公",是帝国最高行政长官之一. 这充分体现了刘启对晁错才华的欣赏和对他能力的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平叛(三)

    攻占睢阳刘武军团,失败:进攻昌邑周亚夫军团,还是失败. 吴楚叛军的攻坚能力令人不敢恭维. 目前,吴楚联军后勤线被切断的效果彻底显现,大军粮草不继,军心动荡. 策划.准备了几十年,难道就这样失败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