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一碗饸饹面/赵振超
相关推荐
-
手擀面
对于一个毕生都致力于长肉发胖的瘦子,如我,走在大街上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搜寻各色各样的面馆. 虽然很近视眼,但对于面食天生的痴迷和独特嗅觉,却总是让我有鹰隼一样锐利的目光,敏锐而精准.--一扫而过,绝无 ...
-
甘肃面食大比拼,看你最喜欢哪一个?
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或是古老厚重的历史沉淀,或是摩登时尚的朝气蓬勃-- 那些历经岁月的味蕾经典,留存了一座城的文化与记忆,今天就与微游君一同走进甘肃,开启一场美食 ...
-
宋朝人吃饼技法多
宋朝时,中原地区广种粟麦,北方多以面食为主,饼由此成为宋朝百姓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主食.散文家汪曾祺在<宋朝人的吃喝>中描述过宋朝人的饮食风俗:"宋朝的面食品类甚多.我们现在叫作主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再游紫云书院/赵振超
提起襄县的紫云书院,还清晰记得20世纪90年代上师范的时候去过一次,当时的紫云书院还是原生态的样子,没有装饰,地方不大,只记得门口的竹子特别茂盛,其他的已经没有多少印象. 2021年春节过后,由于疫情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又到端午时/赵振超
每年都过端午节,每年的端午节都不一样,由兴奋到平淡到怀念,每一个年龄段都赋予端午节别样的味道,但每年的棕香都是一样的. 老家的端午节清晨,大人们都有到村南的小山上摘割艾蒿的习惯.这个季节大地上生长的百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秋天的尧山/赵振超
记得在十年前来到鲁山尧山参加业务学习培训,虽然在尧山脚下呆了将近一周时间,但终因会议安排的紧凑没能走进尧山的深处去细细品味她的滋味. 这么多年了,这点遗憾总在心头荡漾,有时我想,人生应该有一点冲动,比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生活在礼貌中/赵振超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国度,国人一代一代地延续继承着这些文明礼仪.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每天接触到是身边最美最有智慧最懂礼仪的人群,祖先给了我们亲情,生活让我们有了友情,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的启蒙老师/赵远利
教师节早晨醒来,打开手机,里面满是节日的问候和温馨的话语,我沉浸在每年最最开心的时光里.作为一线的老师,工作十分辛苦,薪水也不丰厚,真的是兀兀穷年,两袖清风,但是汗水的付出,得到的精神愉悦,可能是别的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老去的时光/赵煜
站在濉河长堤上,寒风刺骨,衰草没脚,长河封冻,雪落无声.又至除夕夜,时光催人老.春天的时候,我曾携妻子来此踏青觅芳踪,转眼已是天寒叶儿黄,时光的脚步总是这般匆匆无情. 记的第一次站在濉河长堤上,是30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仰慕古隆中/李守忠
古隆中的牌坊前,松柏森森,龙吟细细,迎来了我们这群诸葛孔明故乡的游客. 这是一段相距千里的行程,更是穿越1824年的对话. 站在襄阳古隆中门前,我看到了那个来自山东沂南县砖埠乡诸葛村的少年,跟随着叔父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为祖国点赞/苏佳鹏
日月穿梭.时光流转,我的祖国--中国,即将迎来七十周年华诞.中国人民亲眼目睹着她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变化,切身感受着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在经济.科学.民生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带一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月亮的脸/欧君武
2018年5月29日,让我遇见了56张"月亮的脸",一张挂在天上,55张开在人间. 今天晚饭后,我早早地来到女儿的学校,准备陪同七年级(1)班的孩子们上加自习.因为学校有规定,是不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九华山朝圣/孙玥
如若不是本人亲身经历,我也难以想像三步一拜竟然有如此殊胜功德. 2016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我从家里出发,二十下午到九华山,我是去还愿的,为孩子许的愿望很圆满实现,我曾跪在地藏菩萨座下发愿:请地藏菩萨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