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为什么要吃面?这里面还有不少学问呢!
“伏”顾名思义,就是天气太热,伏着不动,一年中有三个伏天,我们称为三伏,而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伏比一伏气温要高,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苦夏”在这样的天气下要经过四十多天,这四十天中,有二十天是中伏,2016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其中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末伏”,8月25日“出伏”。今天是2016年7月27日,从今天开始正式进入二伏天气。

酷热的大暑节气中,人们很是注意饮食,在北方将之称为“贴伏膘”。据史书上记载,伏日吃面,最早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旧时人们生活条件差,苦夏胃口不好,吃饺子可改善生活;二伏天吃热汤面亦可发汗,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三伏天吃烙饼和鸡蛋,补充营养,强壮体魄。早在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也就是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的俚语,叫“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三伏天不仅是一年中最热的天气还是麦子丰收的时节,因此,面食是一款时令食品,同时,三伏天消耗体内的热量也比平时多一些,这个时候喝上一碗热汤面,也是我国传统中医“伏在外寒在内”理论的一种延续,可以把胃内的寒气散发出来,一碗热面让我们大汗淋漓,同时也把我们身上的火气一同带出来,对我们降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暑天吃面还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注意力集中,因为它能缓慢地、有规律地向大脑输送葡萄糖。

原来,在暑天吃面还有这么多的好处,不知道今天入二伏的日子里,你有没有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呢?

图来源网络 微游枣庄编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