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致命伤,决定了孙权只求割据一方,从来没机会统一天下
相关推荐
-
孙权为何答应刘备借荆州的无理要求?
赤壁之战以后,孙刘联军趁势反击,在经过一系列激战以后,夺取了包括江陵在内的南郡大部分地区,曹军退守襄樊.此后刘备挥师南下,夺取了荆南四郡.至此,荆州被曹刘孙三家瓜分:曹操占据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江夏郡 ...
-
鲁肃极力维护“孙刘联盟”,为何刘备一失败,孙吴就会遭遇灭亡?
孙刘联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鲁肃提出孙刘联盟的首选是刘表,刘备只是刘表手下的客将,根本没有联盟的资格.刘表死后,联盟主角当然是刘表的继承人刘琮,可是刘琮面对南下的曹操,没有任何反抗就直接投降了,而刘 ...
-
刘备发动征东吴之战其实是有其考虑的
公元219年,孙权派兵袭取荆州,关羽被擒杀,吴蜀两国结怨.围绕这个中心,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不久,就打造战船,发动军队进攻东吴. 实际上,汉中之战后,刘备分封麾下的文武百官,势力 ...
-
《隆中对》的最后一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国史浩瀚,公子拾遗" 本期概览 东汉末年,自董卓进京后,天下就大乱,群雄割据.时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氏三代割据江东,皇叔刘备虽有匡扶汉室之志,但无奈实力不济,幸得名士司马徽的 ...
-
刘备当初可不可以用刘表之兵直接灭了孙权,形成三刘抗曹的局面?
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荆州落入东吴孙权之手,关羽被东吴俘斩杀,这对于刘备来说是沉重的打击.按道理来说,刘备这个时候应该要沉着冷静,痛定思痛.吸取关羽失败的教训.厉兵秣马,以图日后进行反击.但是,他 ...
-
襄樊之战关羽战死,那么曹操和孙权都损失了哪些大将?不愧是关羽
三国之时有几个可以统一的好时机,然而却都没有成功,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率领的军队,这一次是曹魏政权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曹操平定了北方以后开始大力整治内政,他一方面训练水军,另外将马腾招到 ...
-
东吴夺取荆州,令孙权有力量肆意败坏政治,可能不如不夺|文史宴
文/桓大司马 东吴夺取荆州,在防务上让自己安全了,但政治上却因为孙权可以得到更多资源来大力集权,因而走向了败坏.历代孙氏君主利用荆州资源打击江东大族,这把戏玩到最后就是众叛亲离,身辱国灭,不禁让人怀疑 ...
-
庞统才能与诸葛亮齐名,为何在东吴任职期间不受孙权重用
庞统号凤雏与诸葛亮齐名,是三国时期一流水准的谋士,尤其是为刘备入川献上三策,极大影响着后来三国鼎立的局势.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才,在投奔东吴期间并没有受到重用,职位仅仅是一名功曹.按理说孙权是求贤若渴的 ...
-
陆逊本是东吴难得的人才,孙权最终为何逼死他?这两点原因很关键
大图模式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陆逊是一位丝毫不逊色于诸葛亮的顶级人才.当时的吴国唯一一位能做到'出将入相'的就是陆逊.是东吴建立的大功臣. 大图模式陆逊战功显赫,先是以书信蒙 ...
-
被沙摩柯射杀?东吴名将甘宁根本没机会参与夷陵之战
在<三国演义>中,东吴猛将甘宁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带兵出征夷陵,却被蛮王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部,最后逃到富池口,坐在大树下死去.这段故事替甘宁增添了传奇色彩,不过历史上的他真的是在夷陵之战中战 ...
-
刘备东征孙权,本是曹丕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为何曹丕按兵不动
自从孙权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就预示着孙权已经意料到后来刘备的复仇,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孙权在政治确实有天赋,趁着关羽北伐襄樊之际,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关羽所镇守的荆州三郡,同时归属孙权的还有数十 ...
-
孙权陆逊他们为啥没在诸葛亮北伐时偷袭西川?
细数三国之中的比较大的战役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次较大的战役中,也分别奠定了不同的历史格局.俗话说得好,天下纷争,都是利益所驱动的.古往今来,无一例外.那么在古代的战争中,并非是理想中 ...
-
关羽帐下不输魏延的猛将, 只是未被重用, 否则孙权将永无翻身机会!
在中国有一句盛传已久的古话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话不好听,但确实也是真理.不过,还有另外一句古话流传于世,"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的意思更为简单,简单明了的 ...
-
三国时期,轮水战能力称帝鄂州的孙权成第一,没人敢称第二
诸侯国之bai间经常使用船只往来,并有了战du船的记载.吴国水军的战船是当zhi时最有名的,它包括"dao余皇"."三翼"."突冒".&qu ...
-
刘备如果打赢了夷陵之战,真的能平定东吴、统一天下吗
在三国时期,有三大决定性的战役: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形成与曹操鼎足之势:夷陵之战后,三国鼎足正式确立. 夷陵之战,发生于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刚在蜀中称帝的刘备,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