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的观点?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里的五十二个成语,洞见老子的智慧。并附赵孟頫《道德经》书法全文及我对成语出处该章的解读。
约2512年前的一天,一位八十岁的老者,骑着青牛,从函谷关准备西行. 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来人正是老子.他迎入老子,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授之,遂去,不知所 ...
-
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两个内涵,你真的读懂了吗?
这一篇<胠箧>里面,庄子提出了一个比较偏激,但也非常有名的观点"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很多人认为,这句话并非是庄子本人的意思,非常消极,也非常反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 ...
-
细读《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的传统解读被颠覆了
我认为第十三章,是<道德经>最难解读的章节之一.你知道"宠辱"是动宾结构吗?你知道"贵.爱"的精确指向吗?你知道"贵(爱)以身为天下&qu ...
-
读懂《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多藏必厚亡”,人生就会顺利长久
我问大家,如果你身家过亿,但有人跟你说"拥有的越多,必然失去的就越多."这时,你心里什么感觉?那人还跟你说,你别不相信,老子说了,"多藏必厚亡",就这个道理.这 ...
-
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能告诉我“无为而无不为”究竟啥意思?
文|新知堂原创 头条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无为而无不为"究竟啥意思?我根据自己读<道德经>的一些体会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无为 ...
-
15、何人能担负托於天下的大任——走进《老子》
15.何人能担负托於天下的大任--走进<老子> 老子在十二章提出:圣人要采取简朴的生活方式,即使这样还是不能担负托於天下的大任.那么,圣人如何才能担负起,可托於天下的大任哪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五 大象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
-
《道德经》中老子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
一.问题的导入 任何一位思想家要通过自己的著作向别人传播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就有责任对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作出说明与论证,一般都要包含陈述观点和证明观点两个过程. 道德经 陈述观点是阐明自己的立场或主张,让 ...
-
这部唐代奇书将《道德经》解为兵法,还用儒家观点来阐释老子!
先秦经典<道德经>(<老子>),是道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古往今来,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部哲学著作. 不过,由于<道德经>中包含有兵家思想,甚至不少章节中还直接论 ...
-
成忠臣:从老子、庄子美学观点中理解中国画的“意境”
作品会说话2021-04-09 08:26:10 传统中国画首先要了解中国发展史,是经过华夏古人劳动创造的作品,是任何其他文化无法代替的,它深深地烙印在民族精神中,使其屹立在东方上下五千年.传统中国画 ...
-
深度探析:老子与尼采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异同点?
老子和尼采是中西方的著名思想家,两者的思想具有某些相似性,尤其是哲学学说方面.老子和尼采都主张少部分人掌握知识,也就是贤人应当掌握知识,其他愚民掌握知识则只会加剧社会的动乱. 尼采也主张少数人掌握知识 ...
-
老子讲用兵之道的几个核心观点是什么?
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内涵在于有所为而不恃,有功劳而不居.善于守弱.守小.守下.老子讲用兵之道,也符合这一中心思想. 老子主张治国不以兵强于天下,经文中说:"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quo ...
-
老子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 ...
-
老胡观点:如何看待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失败?
(一) 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如果给你5分钟,你能把自己的课题讲清楚吗?能勾起听者巨大的好奇心吗?"近日,在西湖大学云栖校园的学术报告厅,面对大量的博士生.博后.PI和科 ...
-
老胡观点:如何看待选题的新颖性?
一.问题呈现 1.选课题时的困惑:好的课题要小,要来自平时的教学中.但怎样又不显得过于普通? 2.不知道如何确立具有"探究"意义的"新"课题? 3.如何让课题的 ...
-
老胡观点:如何看待课题的重复性研究?
一.问题呈现 1.一部分老师认为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好像都是别人研究过的,不知道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和价值在哪里? 2.选好题后,网上一搜发现课题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了,还能研究吗? 3.选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