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为什么温补无效,该怎么办?

秋已至,天气渐凉,手脚冰凉渐现。即使喝热水、多穿衣服,效果微乎其微,依然暖不起来,其是女性、老人和体弱者更为常见。

大多人认为手脚冰凉是“虚”、是“寒”造成的,于是动起来、穿起来,再加上吃起来:牛羊肉、辣椒、生姜、干姜、桂圆等辛热之品来温补。有些人吃完会感到身体热乎乎的,手脚也不那么凉了,但有些人却适得其反。

这是因为,引起手脚冰凉的原因,除了“寒”之外,还有“郁”。

气血虚、阳虚可以导致手脚冰凉,也就是咱平时说的“虚”、“寒”造成的。气血虚,气血供应不到四肢的末端,荣养不了手脚,所以那里的体温就比较低,就会觉得手脚冰凉。所以这类人群,手脚冰凉一般还伴随全身怕冷,总是觉得身体冷,衣服总穿得比别人多。也就是说整个身体是能量不足的。用现代医学理论解释,可以理解为心脏功能不强壮,代谢能力低,血不能有力地打到手脚这样的肢体末端,没有足够的能量温煦,自然会冰凉。

但除了气血虚、阳虚之外, 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导致手脚冰凉,这就是肝郁。

肝郁导致手脚冰凉的特征:这类手脚冰凉只是摸上去冰凉,但身体并不觉得冷,甚至在手脚冰凉的同时,脸上还自觉热烘烘的、发红,严重的甚至像个“包公脸”。这类人群他们喜欢用冰凉的手或者凉杯子去冰熨发烫的脸,这种手脚冰凉就是典型的肝郁造成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调理的时候注意辨证施治,盲目选择温补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你是哪一种程度的体寒?

阳气不足,体寒的人身体通常会有3种不同程度的表现,快来看看你到哪一种程度了。

轻度体寒表现

怕冷,手脚冰凉。

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复期长。

生理期经痛严重,腹部有垂坠感。

面色暗淡,无血色。

易疲劳,关节部位易酸痛。

睡眠质量差,睡眠浅。

符合以上 3 项即可视为轻度体寒。

中度体寒表现

口腔内易发炎,易长口疮。

容易便秘,经常觉得肚子胀气。

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

皮肤干燥易干裂。

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

爱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符合以上 3 项及更多项,为中度体寒症状。

重度体寒表现

尿频,但尿液不易排出。

下半身水肿严重。

睡一整夜仍然手脚冰凉。

起床时会感觉到手脚发麻。

经常感到疲倦,四肢发酸,没有精神。

经常感到胃胀气。

符合以上 3 项及更多项,为重度体寒症状。

我们再来看看,造成手脚冰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会手脚冰凉?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这是说阳气具有固卫体表、抵御外邪的能力。
阳气还具有温煦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和各脏腑、经络的活动。
阳气不足就无法温暖人体,特别是处于四肢末端的手脚更得不到阳气温煦。
气滞就是能量是够的,但是道路不通畅,能量运输不出去,形成四肢热量相对不足的状态,即“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
手脚的温度是人体气血的直接表现。
气血充足的人手脚应该一年四季都是温暖干燥的,如果手脚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脚冰冷,则有可能是气血不足。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属“肢厥”范畴。《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由此可见,肢厥是由于阴阳之气失去平衡、不能相互贯通,导致阳气不能正常布达温煦所致。而肢厥也有寒热之分,不是所有的手脚冰凉都是阳虚惹的祸,我们要辨证施治,不可盲目温补。

寒证造成的手脚冰凉是因为人体内寒气过剩、阳气衰微,寒气凝滞于经脉,致使气血运行受阻,不能达到四肢末端。因此,除了手脚发凉之外,还常常出现恶寒蜷卧、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等证。防治可用四逆汤温中散寒。方中生附子是大热之品,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温壮元阳,回阳救逆;干姜性热、味辛,入心、脾、胃、肺经,其性守而不走,温中散寒,助阳通脉;炙甘草既可以益气补中,治虚寒之本,也能缓和干姜、附子峻烈的药性,调和诸药。

热厥,即因为邪热深伏于身体、闭阻阳气,导致阳气不能外达四肢而导致的手足逆冷。除了手足冰冷,还常常会感到喜冷饮而恶热,伴烦渴口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有力。通常发热在前,手足厥冷在后;厥为标,热为本,也就是真热在里,隔寒于外的真热假寒证。此时,应使用白虎汤清里透热。方中石膏性大寒,味辛、甘,擅长清热,以制阳明内盛之热,并能止渴除烦;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助石膏以清热生津;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并可防止石膏和知母的大寒之性伤身,诸药配伍,便能帮助患者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邪热内盛所导致的四肢逆冷就会自然解除。

怎么改善手脚冰凉?

↓《方1.》↓

治疗手脚冰凉有效小偏方:取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1克、通草6克、大枣8枚、炙甘草6克,3碗水煎成1碗饮用。5天为一疗程。

↓《方2.》↓

桂枝汤

桂枝汤是一个经典药方,在中医古籍《伤寒论》就有记载过,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和风寒,主要成分有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等,可以有效发汗解表,养血健脾益气。其实,和风寒感冒类似,恶寒、怕冷,只会流一点儿汗。凡是腿走路比较困难的患者腿也不爱出汗。这正是由于阳气不足,卫外的功能就会减弱。桂枝汤可以很好地发汗、解表、温经、通阳,让我们下肢的血管也进行开通、布散,起到濡养推动的作用。

↓《方3.》↓

姜丝爆羊肉

材料:羊肉切薄片,生姜切细丝

用法:锅内加油少许,入花椒、八角,炸出香味,入姜丝略炒,加入羊肉片翻炒,加入盐、味精,出锅时淋麻油即可。

↓《方4.》↓

“脐疗”又称神阙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吴茱萸30克,花椒、小茴香、肉桂、附子各20克,炮姜10克,陈皮5克,均研末后密封备用。敷药前先将肚脐周围洗干净,取少量药末撒在肚脐內,然后用医用胶布贴上盖住即可,保留6~18个小时,可治手脚冰凉。

↓《方5.》↓

大枣枸杞羊肉汤

材料与用法:羊肉切八分大块,在开水锅中汆出血水备用。大枣5枚、枸杞15克洗净备用。锅内加水,放入羊肉、葱、姜、大料同煮。煮至半熟时,加入大枣、枸杞、盐,煮熟即可。放大枣时加入1~2片橘子皮可减轻膻味。

↓《方6.》↓

当归补血汤

除了桂枝温经通阳,还得有血来支持运转。这里,要给大家推荐当归补血汤。主要成分是当归和黄芪。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健脾益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的推动,血液才能运行;血液的运行,又需要气的不断鼓动。二者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方7.》↓

肉桂4克,山楂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先将肉桂水煎20分钟,与山楂、粳米同时入锅煮成粥加糖即可食用。每日1剂,趁热服食(不食肉桂)

方中肉桂温中散寒,能扩张血管,使血液循环旺盛,疏通血脉;山楂活血化瘀,促进气血流通。两者配合相得益彩,对由肾阳虚弱引起的手脚水凉、脚胃虚弱等症状效果较好

↓《方8.》↓

人参枸杞汤

材料与用法:人参、枸杞各25克,加入1500毫升的水,用大火煮滚后,再用小火煮15~20分钟,即可饮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