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伤寒论》53条“荣卫和则愈”多版本分析
相关推荐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第53条
伤寒论第53条: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一."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这是 ...
-
伤寒笔记20-时发热自汗出
53.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谐也,所以然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也.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方见上卷)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 ...
-
每日一讲:《伤寒论》(十九)导读:历代伤...
每日一讲:<伤寒论>(十九)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但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实际,重视自我理解领悟.毕竟,尽信书则不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3、54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3.54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 ...
-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不病也),荣气和者,外不谐(外是“卫”的代称,即卫失调。),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指卫气与荣气不协调)(所)〔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则愈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不病也),荣气和者,外不谐(外是"卫"的代称,即卫失调.),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指卫气与荣气不协调)(所)[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22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22期 第54条讲解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4.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 ...
-
营之居也
营之居也: 营卫理论 个人认识 语言没有 太多考虑 用词不客观 且意气用事 搜集资料 理解想法 可取与否 尚待讨论 言语不当之处 还请列位包涵 1.营卫 营,币居也 荣,桐木也 卫,宿卫也 按: 两 ...
-
『古方新解』《伤寒论》:治水方之苓桂术甘汤
机体水液代谢平衡,人体生命活动才能正常,一旦代谢失衡,就易导致"水"病. [水液在体内运行的方式] 我们喝进去的水是如何在体内代谢运行的呢?正常的水液在体内运行必须以"气 ...
-
『古方新解』余秋平全面讲解《伤寒论》少阳病
导读: 余秋平老师在凭脉辨证,中医会诊ICU危重病例一文中,用经方抢救危重患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医案给了我们很大震撼,他说自己研究<伤寒论>近30年,每读原文,都感觉仲景在对他讲故事一般,娓 ...
-
『古方新解』刘渡舟教授答《伤寒论》有关问题
问:<伤寒论>中方名的意义? 答:<伤寒论>中方名有四种由来:(一)以主药命名.如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二)以治疗作用或治疗病证命名.如泻 ...
-
『古方新解』《伤寒论》“炙甘草”当为炒甘草
甘草古称国老,笔者总结其核心功效为"缓",分别言之,为:缓虚.缓急.缓激.缓毒.<伤寒论>所载110多首方剂中,有70首用到了甘草,足见其临床使用之广泛.但是目前甘草的 ...
-
『古方新解』《伤寒论》“心中懊恼”是胃病
<伤寒论>通行本398条中有6条出现了"心中懊恼",分别为:76条.134条.199条.221条.228条.238条.经过对于此6条反复揣摩发现,"心中懊恼& ...
-
『古方新解』刘绍武评讲《伤寒论》
□ 马文辉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刘绍武(1907年~2004年),山西襄垣人,主任医师,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生勇于实践,长于思考,敢破敢立,在毕生研习<伤寒 ...
-
『古方新解』《伤寒论》去桂加白术汤方证解
去桂加白术汤与桂枝附子汤同出于<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 ...
-
『古方新解』知病必先知证——《伤寒论》中的辨证方法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指导我们辨证施治的总纲.证的得出,是将众多的证候先按部位划分出,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再根据每个证区分出阴阳二性,分别出六种病证.最后根据每个病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