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躲兵役逃命西山,被逼无奈落草为寇

提起我老爷杨正和,不得不说一下洛宁历史上的两个草莽人物,大匪首李其芳和张殿魁。详见洛宁县志,或百度便知,不再言表。
那时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征兵拉夫,不分时日。刚开始,还讲点规矩,单子独苗不当兵,可后来就不管了。有钱人家,地主富户,掏钱买命逍遥法外,穷人无奈只好认命。
正和弟兄三人,按理说,至少要有一人充军当兵,可明知这是一条不归路,谁愿意去?征兵无人,只好由乡长保长带人到处去捉了。因为正和有弟兄仨,又没钱打点,所以早在乡里挂上了号。常言道:躲过了初一,躲不过下十五,该来迟早会来。
有一天,老爷和村中的几个年轻村民,挑着在南山上砍的柴禾,到城里去卖。柴禾分梢柴和破柴两种,梢柴一般自家烧,不讲究。所以,一般上集上卖的柴禾都是破柴,好柴禾。截的长短一样,大小合适,捆得整整齐齐,用担子挑着到集市上去卖。那时人穷,为了生活,不得不扒明起早,上山拾柴,再辛辛苦苦地挑十几里地到洛宁县城,甚至到二三十里外的三乡街去卖。中间需趟过洛河,那时的洛河水大,急流,暗窝不断,稍有不慎,便有命丧黄泉的危险,可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去冒险。这是闲话。
却说,一群人挑着柴禾,一路上有说有笑,刚到截沟底,在安坡和东村之间有一条大沟,当地人叫截沟。正准备休息,却见乡长吉得禄带着几个手下耀武扬威地走了过来。看见了老爷,张口便说:“正和,你弟兄三个,理应有一个当兵,为国出力。找了你几次,都被你跑掉了,今天我看你还往哪里逃?给我抓起来。”乡长吉得禄一声令下,手下人谁敢不听,个个如饿狼猛虎一般急扑过来。形势危急,不容多想,情急之中,老爷慌忙抽出扁担,大叫一声:“老子和你们拼了。"手下人没料到老爷正和如此勇猛,一时愣了。被撂倒两个,一转身顺着截沟往上逃蹿,等众人反应过来,老爷已经跑出去老远,只听有人喊:“妈的,反了,开枪,打死他?"耳听枪声不断,子弹嗖嗖而过,老爷更是不敢回头,只能一头扎进玉米地里,也不管东南西北,只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劲地跑啊...跑啊......
耳畔枪声渐远,更不闻人声,老爷知道自己已脱离了危险,浑身一瘫倒在地上,良久方醒......
老爷醒来以后,浑身上下检查了一遍,除了裤子上有几个破洞之外,身上没有受伤,方知是惊吓劳累过度所致。无奈,自己惹下了祸端,家是回不去了,大路又不敢走,只能走密林,穿小径,餐风露宿,忍饥挨饿,也不知过了几时。经此一吓,老爷落下了口吃结巴的毛病,越急越说不出话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走投无路之际,遇上了李其芳,因不满本家族叔父李相元匪首的做法,拉起一伙人,回洛宁自立山头,急需人手。问明情况以后,便在其手下做了一小喽啰。别看李其芳身为土匪,为人豪爽,讲义气,在当地基本没有民愤,声望也不错,所以很快就拉拢了有几百人,在豫西一带也是名声大振,无人不知。老爷因敢闯敢拼,故深得李其芳的喜爱,从一个小喽啰,慢慢地做到了二架杆。听村里老年人说:别看杨正和在涧口一带名声不大,可是若到长水以西,提起老爷的名字,好多人都知道。我只是听说,不知真假。
1929年6月,李其芳伙同郑福成、张寡妇、张文等,架杆,一举攻下了洛宁城,活抓了时任县长田贵钦(后逃),释放了八十多个牢犯,并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一时间,富者无不恐慌,穷人百姓拍手称快,从者入云,声名大振。托其芳洪福,我老爷在洛宁绿林之中也有了一席之地,逐渐被人认可。并结识了张殿魁。
未完待续......

杨建涛作品集锦

父亲
苏小妹
同学情
朝天椒
西瓜菜
出门难
三十年
忆母亲
打工苦
三十年
说杨姓
象棋人生
清明哀悼
醉美洛宁
回家真好
梦游三国
童年趣事
少年雪趣
喜迎双节
老爷杨正和
忆洛阳拉煤
忆同学少年
遥想桃花岭
怀忆我的母亲
棋枰感悟六首
忆去年同学会
听老村长讲故事
故乡涧口小安坡
观友天坛照有感
工地见闻组诗四首
凭悼洛宁白马寺遗址
洛宁传奇人物燕九耐
最苦最累是农民(外一首)
浅谈农村社会养老问题之我见
工地见闻:讨薪难(顺口溜)
洛宁涧口院东传奇人物之二——老燕硕
作者简介:杨建涛,洛宁涧口乡安坡人,一生平淡,打工谋生,业余爱好戏曲和涂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