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拒匈奴,抗秦军,一代名将为何却落个惨遭身死的下场
相关推荐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2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一战灭赵国长平军45万人的战绩,震惊六国,但随后,秦为灭赵发动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又让秦军付出近二十万人的伤亡狠狠打脸了秦国.得知此消息的秦昭王怨恨白起不肯领兵攻打邯郸,他一怒之下派 ...
-
赵国最后的长城,倒了
文 / 子玉 每个人都想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深耕,能做出一定的成绩让大家刮目相看大概是一件很惬意很自豪的事情. 李牧选择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军事,并在军队中成了佼佼者. 赵王让他呆在边地治军,任务是阻击 ...
-
赵国最后的柱石,李牧不死,秦国恐难轻易灭赵
公元前234年,秦将桓齮攻打赵国,夺取平阳.武城,斩首赵军十万,赵军主将扈辄被杀. 公元前233年,桓齮率领秦军东出上党,越过太行山,直击赵国后方.秦军勇猛,接连攻占赤丽.宜安,直扑邯郸,情势危急,赵 ...
-
战国后期唯一能跟秦国掰掰手腕的赵国,是怎样逐步走向灭亡的呢?
赵国是秦王政扫灭六国,一统天下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赵国国力雄厚,而且名将众多.赵国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以来,一直是军事上较为强大的国家,秦国曾多次对赵国进行过打击,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 ...
-
战国318 李牧出山——秦国东进统一中国的一大麻烦
李牧以退为进大破匈奴以后还是受到赵王的重视的,赵王之后也委以重任.在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李牧率领自己的部下攻击燕国,占领了武遂和方城.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42年),燕 ...
-
赵括之父赵奢是横扫秦军的名将,儿子比老爸更聪明,奈何惨败长平?
赵括因成语"纸上谈兵"闻名于世,而在历史上其父赵奢却更富盛名."阏与之战",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赵奢大败秦军,一举成为战国名将,被封马服君,并在其后的许多朝代都 ...
-
一代名将蓝玉为何生前遭凌迟死后惨遭剥皮?
明朝蓝玉案是明朝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当时朱元璋下令诛杀了蓝玉以及他手下的党羽等人,从此之后明朝的重要元老几乎都被杀光斩尽,当时诛杀的人范围很广,对明朝影响的也比较大,明朝蓝玉案也算是轰动一时.那么明朝 ...
-
张须陀是为隋朝一代名将,自行杀入阵中求死,最终阵亡
隋朝的将领名气总体上不如唐朝,许多人认为隋朝无名将,其实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隋朝也有很多著名的将领,比如张须陀.张须陀是隋朝名将,被人认为是隋朝的救命稻草,他的生死关乎隋朝存亡,在他的英勇征战之下,平定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打败30万秦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发生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力比拼之战,此战以赵国的全军覆没告终.赵军战死5万,投降40万.这40万人,除了年幼者200多人被释放,其他人皆被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对赵国构成了致命的 ...
-
战国历史科普系列三——战国时代,那些让秦军胆寒的赵国名将们
对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这里选取10篇优秀历史文章进行科普 1.除"鸡鸣狗盗"."狡兔三窟",你还知道战国四公子哪些事迹? 2.赵国阵亡40万人,为什么仍然守不住长 ...
-
第四十四回 叔詹据鼎抗晋侯 弦高假命犒秦军
话说秦穆公私与郑盟,背晋退兵,晋文公大怒,狐偃进曰:"秦虽去不远,臣请率偏师追击之.军有归心,必无斗志,可一战而胜也:既胜秦,郑必丧胆,将不攻自下矣." 文公曰:"不可. ...
-
李牧不死,赵国难灭,一代名将竟然死于娼妓之手
谈秦说汉(178)李牧不死,赵国难灭,一代名将竟然死于娼妓之手 赵悼襄王与名将廉颇有点不对付,一上台就解除了廉颇的大将军职务.那承想,廉颇也是个有性格的人,干脆带领军队,将前来交接工作的将军乐乘打个落 ...
-
赵奢出奇制胜、大败秦军,仅用一战站稳了战国名将的地位
长平之战中,赵王任用虽熟读兵书却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帅,结果导致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经此一战,纸上谈兵的赵括不仅使赵国损失惨重,还让自己成为千百年来的笑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父亲赵奢竟然 ...
-
《大秦赋》之项燕:楚国最后的战神,挫秦军,堪称战国第五大名将
战国末期,诸侯相互攻伐,阴谋阳谋层出不穷,是人才荟萃的时代,这时期,七国名将如云,以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四人最具代表,他们被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大名将".然而,战国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