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裕生:马丁•路德与近代启蒙

(0)

相关推荐

  • 宗教改革的规划者丨约翰•加尔文

    清教徒历史(三) 约翰 · 加尔文 宗教改革的规划者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公元1509-1564年) 伟人常常会面对这样的境况,有些人爱他们,有些人恨他们--人们可以因为同一个原因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人文主义哲学之八:托马斯.莫尔1

    人文主义哲学之八:托马斯.莫尔1 托马斯.莫尔(1478-1535 年),英国人.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对后世有着久远巨大的影响. 在他那个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可以分为几个类型:马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人文主义哲学之七:埃拉斯谟

    人文主义哲学之七:埃拉斯谟 埃拉斯谟(1466-1536 年),是莫尔和路德的同时代人.但他的一生与莫尔和路德有很大区别.他出生在荷兰的鹿特丹,是一个私生子.他本人对这一点讳莫如深,便编写了一段浪漫的 ...

  • 胡洪侠|马丁·路德的“自媒体写作秘籍”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张笑宇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 我们都知道马丁·路德这个人,知道他是宗教改革领袖.为什么呢? --因为他很有名啊!历史教材上有他啊!考 ...

  •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介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简介 历史上著名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出 ...

  • “论道讲坛”第1期-黄裕生:自由与差异——存在论视野下的自由问题

    主讲人:黄裕生 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 时  间:2021年4月8日(周四)18:30-20:3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楼123 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主 | 讲 | 人  ...

  • 黄裕生:论宗教信仰的人性基础

    这里,为了讨论宗教信仰本身,有必要对信仰作出必要区分.不过,在做这个区分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一般意义的信仰. 信仰既是一种存在行为,也是一种存在状态.作为一种存在性行为,它首先包含着确信与信任这 ...

  • 黄裕生:论哲学与宗教的界限

    [内容提要]: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内部的问题.因为任何彻底的哲学都不能不面对如何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本文从讨论"什么是哲学"入手,试图通过深入分析理 ...

  • 阅读的三重境界 | 黄裕生

    文 | 黄裕生 我们是一个有文化经典的民族,这是一种幸运.因为这意味着,不管进入什么时代,我们都可以从这些经典获取深度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启示,获取存在的力量与勇气. 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背负着一个使 ...

  • 黄裕生:我们在生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在现象学视界内对死亡问题进行专门分析,它首先把死亡揭示为人的一种可能性存在,而且是每个人唯一不可让渡.不可替代的一种可能性存在.因此,死亡对于人的真实存在或真实生活具有根本性意义.人 ...

  • 黄裕生X李睦:艺术和哲学,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另外一个方法

    菱田春草:落叶屏风(1909) 艺术.科学.人文,人类浩瀚的精神海洋 无用.纯粹.古典.现代.人.技术.审美.超越.精神.生命.创造这些永恒的主题, 在不同的时代经历不同的演化,呈现不同的时代内涵. ...

  • 【学者文集】黄裕生文集

    【学者文集】黄裕生文集

  • 黄裕生:我们需要能尊重与容忍异见的微信群

    黄裕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1-2017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 ...

  • 黄裕生教授:当网络时代进入了末人的时代,网络世界便成了末人狂欢的天堂......

    黄裕生教授近照.(照片由作者提供) 也只有在这种带着理性与意志.忍耐与期盼的等待中,末人的网络时代才会结束,另一个由成熟的理性主导的网络时代才会到来. 末人的到来--网络时代的挑战         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