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裕生:我们在生
相关推荐
-
阅读汇报(一):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
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简介 八(1) 蔡妍杰 l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皮埃尔·别祖霍夫 皮埃尔是声名显赫.腰缠万贯的别祖霍夫伯爵的私 ...
-
为何你的投稿是故(duan)事(zi),不是小说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讲法 读小说时,我们会本能地寻找其中的故事.久之,会以为只要是故事,就一定是小说.其实,这是一个误会.小说里一定要有故事,但故事不一定都能变成小说. 构成故事的元素虽然不多,但它们相 ...
-
一场事先张扬的死亡
这是一篇讲述死亡的小说. 创作灵感来自于托尔斯泰的朋友伊凡·伊里奇·梅奇尼科夫法官的死亡.这位因为癌症死亡的法官,临终之际回想自己的一生,发觉按照社会核心价值观生活的一生,竟然是没有意义的. 小说用大 ...
-
好书推荐 | 从庄子的眼中看伊凡伊里奇之死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在晚年的时候写过一部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来说明人应该如何去生活. 故事讲述了一名彼得堡的高级检察官伊凡伊里奇的一生. 在伊凡伊里奇很小的时候,对上流社会和身居高位的人充 ...
-
标题的艺术
作者厉不厉害,标题是重要指标. 比如鲁迅写<药>,说的是中国病了.何以是中国?小说人物有体现,一个吃人血馒头的华家,一个是被杀的夏家女儿,两家姓氏代表华夏. 鲁迅笔力强健,可见一斑. 好题 ...
-
“论道讲坛”第1期-黄裕生:自由与差异——存在论视野下的自由问题
主讲人:黄裕生 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 时 间:2021年4月8日(周四)18:30-20:3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楼123 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主 | 讲 | 人 ...
-
黄裕生:论宗教信仰的人性基础
这里,为了讨论宗教信仰本身,有必要对信仰作出必要区分.不过,在做这个区分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一般意义的信仰. 信仰既是一种存在行为,也是一种存在状态.作为一种存在性行为,它首先包含着确信与信任这 ...
-
黄裕生:论哲学与宗教的界限
[内容提要]: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内部的问题.因为任何彻底的哲学都不能不面对如何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本文从讨论"什么是哲学"入手,试图通过深入分析理 ...
-
阅读的三重境界 | 黄裕生
文 | 黄裕生 我们是一个有文化经典的民族,这是一种幸运.因为这意味着,不管进入什么时代,我们都可以从这些经典获取深度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启示,获取存在的力量与勇气. 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背负着一个使 ...
-
黄裕生X李睦:艺术和哲学,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另外一个方法
菱田春草:落叶屏风(1909) 艺术.科学.人文,人类浩瀚的精神海洋 无用.纯粹.古典.现代.人.技术.审美.超越.精神.生命.创造这些永恒的主题, 在不同的时代经历不同的演化,呈现不同的时代内涵. ...
-
【学者文集】黄裕生文集
【学者文集】黄裕生文集
-
黄裕生:我们需要能尊重与容忍异见的微信群
黄裕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1-2017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 ...
-
黄裕生:马丁•路德与近代启蒙
无论是对于基督教的演化史,还是对于西方整个文化世界,特别是对于现代性社会的基本底色,马丁·路德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但是,在东方世界,马丁·路德一直只是以宗教改革家的身份出现,却忽略了他首先是一个神 ...
-
黄裕生教授:当网络时代进入了末人的时代,网络世界便成了末人狂欢的天堂......
黄裕生教授近照.(照片由作者提供) 也只有在这种带着理性与意志.忍耐与期盼的等待中,末人的网络时代才会结束,另一个由成熟的理性主导的网络时代才会到来. 末人的到来--网络时代的挑战 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