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三重境界 | 黄裕生

(0)

相关推荐

  • 古典文学整本书阅读如何落地落实

    新课程强调经典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意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高度重视古代经典文学的研读与交流,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落地落实. 在认知层面,明确经典文本阅读的重要 ...

  • 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转型的路径选择

    文:思想与社会2020.8.23.头条号 傅永军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以及建构中国经典诠释学学术要求的提出,与西方诠释学.特别是 哲学诠释学的传入及其影响有直接关系.这暗含了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 ...

  • 群策群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厚重严肃的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故事.社会发展 ...

  • 《儿童如何读传统》摘录

    摘自白老师读书会 目前国学(传统)正成为一个热潮,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学?我让孩子学国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认字,学做人的道理,还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白了孩子学国学(传统) ...

  • 历史认识的深化之路还有多远?——《新古史杂识》序

    历史认识的深化之路还有多远? --<新古史杂识>序 菜九段先生将<新古史杂识>文稿寄示并约我为序,是在2019初春.因为杂务之扰,所以一直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这序文如何铺排. 六月 ...

  • “论道讲坛”第1期-黄裕生:自由与差异——存在论视野下的自由问题

    主讲人:黄裕生 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 时  间:2021年4月8日(周四)18:30-20:3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楼123 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主 | 讲 | 人  ...

  • 阅读的三重境界

    我们是一个有文化经典的民族,这是一种幸运.因为这意味着,不管进入什么时代,我们都可以从这些经典获取深度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启示,获取存在的力量与勇气. 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背负着一个使命,那就是在每个 ...

  • 黄裕生:论宗教信仰的人性基础

    这里,为了讨论宗教信仰本身,有必要对信仰作出必要区分.不过,在做这个区分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一般意义的信仰. 信仰既是一种存在行为,也是一种存在状态.作为一种存在性行为,它首先包含着确信与信任这 ...

  • 黄裕生:论哲学与宗教的界限

    [内容提要]: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内部的问题.因为任何彻底的哲学都不能不面对如何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本文从讨论"什么是哲学"入手,试图通过深入分析理 ...

  • 黄裕生:我们在生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在现象学视界内对死亡问题进行专门分析,它首先把死亡揭示为人的一种可能性存在,而且是每个人唯一不可让渡.不可替代的一种可能性存在.因此,死亡对于人的真实存在或真实生活具有根本性意义.人 ...

  • 黄裕生X李睦:艺术和哲学,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另外一个方法

    菱田春草:落叶屏风(1909) 艺术.科学.人文,人类浩瀚的精神海洋 无用.纯粹.古典.现代.人.技术.审美.超越.精神.生命.创造这些永恒的主题, 在不同的时代经历不同的演化,呈现不同的时代内涵. ...

  • 【学者文集】黄裕生文集

    【学者文集】黄裕生文集

  • 黄裕生:我们需要能尊重与容忍异见的微信群

    黄裕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1-2017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 ...

  • 黄裕生:马丁•路德与近代启蒙

    无论是对于基督教的演化史,还是对于西方整个文化世界,特别是对于现代性社会的基本底色,马丁·路德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但是,在东方世界,马丁·路德一直只是以宗教改革家的身份出现,却忽略了他首先是一个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