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白起放掉了赵国240名童子军,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相关推荐
-
长平之战中,白起能打败40万赵军,却为何打不下一个邯郸
秦赵长平之战秦出动的只是攻韩上党部队,史书没记载过秦增兵,后面白起利用地形和赵防御工事,完成对赵军合围后,秦昭王增兵是明确记载的,而赵王是几次增兵给廉颇让他出阵但是他没打.长平是山区本身地形不适合展开 ...
-
如果廉颇不被赵括换将,坚守长平,能否改写长平之战结局?
赵括是赵奢的儿子,而赵奢是平原君提拔起来的,上党归赵主要是平原君的主意.所以平原君绝不想看到一个消耗战的长平之战.而赵括在平原君眼里,一定是信得过的自己人.以赵括当时的资历和地位,能带20万援兵出来, ...
-
秦国打败赵国后,作为战胜国,为何还要派公子子楚质赵8年?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看<大秦赋>,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秦强赵弱,为什么秦国还要派嬴子楚到赵国做人质?其实这是我们被一贯思维给误导了,接下来通过"长 ...
-
长平之战, 如果不换将赵括, 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现在就告诉你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现在就告诉你还是那句老话,在长平之战后期赵国要是能坚持住就不会换赵括上场了. 对廉颇的认识趋于脸谱化 我们对历史人物,总是正面的就一直是正面,容不得一点沙 ...
-
长平惨败有隐情,赵国错失三大机会,秦昭王、赵孝成王庙算见高下
长平惨败,赵国失去了对抗秦国的本钱,年轻人赵括成为主要的背锅侠,也成为后人千古评说的典型.赵括前线指挥不力,没能识破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设下的陷阱,使四十万赵军命丧长平,赵国由此衰败,赵括难辞其咎. ...
-
长平之战的主帅是谁?为什么一开始用王龁而不用白起?
长平之战作为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战役,也是白起生涯中最为后世人所争议的一次战役,因为后世一直都有一种传言,认为是白起将当时赵国全部的四十万大军都给坑杀了,虽然这种说法 ...
-
六国几次合纵攻秦,为何长平之战却作壁上观,任由赵国孤军奋战?
公元前262年-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的一场关键之战,秦国虽然惨胜,但是此战过后秦国大势已成,六国再无可与秦国抗衡者,秦国统一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不过有点奇怪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其 ...
-
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秦军是如何做到的?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小长假,聊点历史. 文/如海 长平之战,历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超级战争,坑杀 ...
-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决定暂时议和,谁更有道理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精锐尽出,在赵括的率领下,赵军被秦国名将白起歼灭了45万人,这是赵国参与长平之战的全部兵力了,白起只留下240个年龄很小的赵军士兵,把这些人放回邯郸报信,白起这么做的目的有两点: 1 ...
-
长平之战,秦军围困赵军2个多月,山东六国为何没有救援行动?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诸侯之间打归打,却很少发起灭国之战,哪怕占领了敌国的都城,只要战败国乖乖认个错,战胜国通常也就鸣金收兵了. 为啥?一是因为没有侵吞另一国的实力,二是因为其他国家不会答应 ...
-
真实的长平之战,深层揭秘秦赵战争背后的腥风血雨
长平之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争.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的对决,在长平之站中,秦国为什么大胜,而赵国大败?今天,在简单了解长平之战后,小编将会带来长平之战的另类.深刻解读,一起往下看吧. 长平之战 ...
-
[煮酒论史]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禁止士兵吃羊肉
时间:2021-06-23 11:44:15 来源:网络原创 作者:墩墩 说到这个长平之战,大家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起.毕竟在这场战役中,白起直接将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都坑杀了,不得不说,这段历史确实 ...
-
长平之战,除了廉颇和赵括,偌大一个赵国莫非就无名将可用了吗?
公元前296年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中,秦国虽然遭受重挫但是实力并未受损,三年之后(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白起横空出世,斩杀韩魏联军24万,自此秦国军事实力才真正逐渐跃居各国之首,尤其是前284年乐毅率 ...
-
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为何名将白起没有趁机攻灭赵国?
秦是战国七雄中最后的赢家 ,长平之战的胜利,为秦的一统打下了基础.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前前后后共损失了约45万精锐,元气大伤,举国上下已无多少兵力可用,为何名将白起没有趁机灭亡赵国? 俗话说得好:&qu ...
-
秦赵长平之战,真败于赵括无能吗?一声叹息一生痛
秦赵长平之战是一场决定六国命运的战争,是整个战国时代的巅峰之战,参战人数达到接近百万,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争最终以赵国的失败告终,四十多万赵国军队被杀死,赵军的统帅赵括也阵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