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涩浮沉
相关推荐
-
三十一、趺阳(即冲阳穴,在足背第二第三蹠(zhí)骨间,属足阳明胃经,古人常用跌阳脉诊察脾胃疾病。)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原文247
三十一.趺阳(即冲阳穴,在足背第二第三蹠(zhí)骨间,属足阳明胃经,古人常用跌阳脉诊察脾胃疾病.)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原文247 [阐释] ...
-
经方: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 [原文]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右六味,末之,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
-
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滑涩弦紧结代促
常见病脉 病证和脉象是密切相关的.中医对病脉的分类不够一致,有的分浮.沉.迟.数.虚.实六类:有的则述21脉.24脉.27脉或28脉不等.常见的病脉有: 浮脉 浮在皮肤,轻按即得,重按反弱,主表证, ...
-
肌之滑涩,征液之盛衰也。理之疏密,征营卫...
肌之滑涩,征液之盛衰也. 理之疏密,征营卫之弱强也. 肉之软坚,征胃气之虚实也. 筋之枯泽,征肝血之充馁也. 骨之大小,征肾气之勇怯也. 爪之刚柔,征胆液之淳清也. 指之肥瘦,征经气之荣枯也. 掌之厚 ...
-
仲景方与十剂疗法!(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
仲景方与十剂疗法 仲景先生比魏晋南北朝的徐之材早很多年,但根据徐之材先生归纳的"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用方分类十剂,我们可回溯探讨如下: 1.宣可决壅 仲景先生的 ...
-
为何滑涩之脉均可主孕?(内附迟数、滑涩、虚实脉解)
导读:今日继续为大家解析脉法的奥秘! 迟.数脉(附疾脉) 2 迟数是指脉搏跳动的次数而言.凡人一呼一吸,脉行四至,则为正常之脉次,若或快或慢,均属太过不及之候. 盖人身不外阴阳二者,阴阳即是水火,水火 ...
-
书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二):快慢、轻重、行留、滑涩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书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一):正侧.顺逆.提按.顿挫.转折>中,主要谈及的内容多是通过调节笔锋形态而使用的笔法,下面将要介绍的内容是针对对笔锋运行中在速度.力度和角度变化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松紧二脉和滑涩二脉
松脉即虚脉,虚松气不充,诸病宜急补,补气与补中.脉法诸书,只有虚实而无松脉.虚乃其名,松乃其实.松乃外散之脉,成分不够之脉也.补气补虚,则归根而不外散.紧脉与松脉反,内聚不舒象,转绳弹人手,寒实之现状 ...
-
滑涩统属
滑涩统属 滑溜如珠,为滑:往来涩滞,为涩. 状如弓弦,按之且劲,为弦:弹搏人手为紧. 来时应指而盛,去时减力而衰,为洪. 细软如丝,为细. 来去迢迢而长,为长:来去缩缩而短,为短. 圆如豆粒,约约动 ...
-
滑涩弦短大脉证治 : 滑脉主痰,痰饮...
滑涩弦短大脉证治 : 滑脉主痰,痰饮浮滑,伤食沉滑,关滑蓄血,寸滑吐逆.滑脉二陈汤加减. 涩脉精亏血少,汗多伤精,寒湿入血,地黄饮子等加减. 弦脉水饮,浮弦支饮,小青龙汤加减,沉弦悬饮胸胁痛,柴枳半夏 ...
-
《脉学心悟》之三滑涩虚实
<脉学心悟>:滑脉 滑脉之象,往来流利,如贯珠转动,往来前却.<脉经>曰:"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滑与数,皆往来流利.但滑脉的主要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