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31:秋三月(5):使志安宁,再讲人的志
相关推荐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心(3)
心 五脏,是指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所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的作用. 脉,即血脉,又可称经脉,为血之府.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与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 ...
-
在志为恐
在志为恐: 巩为肾之志 恐,恐惧.胆怯 是对事物惧怕时 的一种精神状态 对机体的生理活动 能产生不良的刺激 "恐伤肾" "恐则气下" 过度恐惧,肾气不固 气泄 ...
-
从“五神脏”论治不寐的理论和数据挖掘研究研究
结果:理论研究部分,本文论述了<黄帝内经>中五神脏的基础理论,以及七情通于五神脏.形神合一是通过五神脏论治不寐的基础,神与形之间关系可以概括为形乃神之体,神乃形之用.心主血脉是心藏神的物质 ...
-
魄之处,魂之居
魄之处,魂之居 中医整体观念 魄之处,肺藏魄 <灵枢·本神>: 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魂之居,肝藏魂 <灵枢·本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魂.魄 属中医理论"神&quo ...
-
四味中药,既治健忘,又治近视
心为人体的太阳,阳光能为人带来好心情.若心阳不足,人便容易伤春悲秋,悒悒不乐,甚至因没有足够的能量,不能安魂,惊恐梦魇心悸. 心又能行血,心阳不足,气血不能上供于脑,易致记忆力不好,甚至颠狂眩晕. 心 ...
-
四气调神大论29:秋三月(3):天道,人道,男人,女人
第三段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前面我们讲了 ...
-
四气调神大论28:秋三月(2):天气,地气,卦象
秋分至:2020,9月22日,21时31分. 大家好! 转眼间,今天已经秋分了.我们开始讲秋三月. 一.秋分 秋分,分,就是昼夜平分,<春秋繁露>里面说: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 ...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指的是农历四、五、六三个月,包含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节气。
睡好子午觉 进入夏季,昼长夜短更明显,因此,夏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夏季适宜"夜卧早起",可以相对"晚睡&quo ...
-
文君解读: 《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
文君:著名国学学者,国学教育专家,知名管理学者.京麓书院及京麓私塾联合创始人,北京京麓书院执行院长. 点击加载图片 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
-
徐文兵黄帝内经音频: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
大医至简倪海厦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解释翻译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 ...
-
四气调神大论05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四 ...
-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10__四季养生_四气调神大论
2017-03-29
-
徐文兵黄帝内经音频: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六讲
大医至简倪海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