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美学探索(七)

(0)

相关推荐

  • 赏石的传神与写意。

    (一) 我们可以省略细枝末节,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人的轮廓,就像晚明流行的简笔小人. 我们可以不必花太多的笔墨,即可写出人或物的某种风采与神态. 这"寥寥数笔"并不是胡乱的涂鸦,而是 ...

  • 【最新】全国第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集:楷书...

    楷书.隶书篇(第二期) 书法小知识:如果我们再深一层地去窥探他们的审美心理,便又发现用自然万物之美比拟书法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一,以自然美来比拟书法之形美,便要求这种美是出于自然,出于一种天生的美 ...

  • 陈亚平 ◎ 读曾蒙:人性的艺术在诗歌中最适合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比起同代诗人来说,曾蒙的诗风在诸神主义的离心力下,变得越来越远离诗歌的危机中心.他冒死从诗歌的生死之间蹑足走过,走向一个远僻的文化大渡河,解放了自己先天的才华自狱.因解放自己而变成一个能挑战写作时尚流 ...

  • 徐渭“笔态入净媚,天下无书矣”

    徐渭"笔态入净媚,天下无书矣" 一.他鄙弃干净漂亮之书,也反对书如枯柴蒸饼,他说: 笔态入净媚,天下无书矣. "世好赵书,女取其媚也.责之古服劲装可乎?盖帝宵王孙,裘马轻 ...

  • 诗之美学探索(十二)

    肖旭 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诗美,不仅美在内容,也美在形式.好的内容应当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或完美结合.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以足 ...

  • 诗之美学探索(十一)

    肖旭 风格,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作家的文学艺术走向成熟.达到成熟的标志.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作家的作品,不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了不同于其他时代.民族和作家的独戗性和多样而又统一 ...

  • 诗之美学探索(十)

    肖旭 美是人的本质在宜人形式中的显现. 审美意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审美是人的自我观照,是人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马克思说:"-.人不仅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 ...

  • 诗之美学探索(九)

    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 没有个性,就没有世界. 没有艺术个性和艺术独创,就没有艺术,没有诗歌,没有文学艺术史. 如果每一片树叶都是一种形状.一样深浅,如果每一朵花都是一个颜色.一种香味,如果每一道山水 ...

  • 诗之美学探索(八)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家.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和诗人.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靠的是想象.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靠的是想象. "给一切以性 ...

  • 诗之美学探索(六)

    肖旭 "诗者,根情--"(白居易)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文赋>)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

  • 诗之美学探索(五)

    肖旭 雪莱在<致高德温书>中,谈到他的长诗<伊斯兰的起义>时说: "我从来不敢认为这是一首近于无瑕可指的作品:不过我承认,每逢我想到当代人的作品都是那么矫揉造作,我倒 ...

  • 诗之美学探索(四)

    肖旭 美,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中,存在于人民的精神里和灵魂中. 但能不能发现美,能不能不断地发现和揭示生活中存在的无限的丰富多采的美,却因人而异. 普洛下说:"心灵本身如果不美 ...

  • 诗之美学探索(三)

    肖旭 那么,诗的美,究竟美批哪里呢? 首先,美在它的内容,美在它反映的生活,它提供的形象,它创造的意境,它表达的思想感情,它开拓的精神天地. 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 芝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