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美学探索(八)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家。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和诗人。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靠的是想象。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靠的是想象。

“给一切以性格,给一切以生命”(艾青)靠的也是想象。

乔治·桑说:“在艺术的虚构里,即使是最简单的虚构,也是凭借了想象,来把孤立的事实加以联系,加以补充,加以美化。”

莎士比亚说:“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他的想象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又描出它们的状貌,使虚无杳渺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

别林斯基说:“诗歌的本质正就在这一点上:给予无实体的概念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观念不过是海水的浪花,而诗意形象则是从海水的浪花中产生出来的爱与恨的女神。一个人如果不赋有吧观念变为形象,用形象进行思考、议论和感觉的创造性的想象,那么,无论智慧、感情、信念和俯仰的力量,合乎情理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及现代内容,都不能够有助于使他变为诗人。”“必须天生赋有创造性的想象,只有它才构成诗人之所以有别于非诗人的特长。”

想象能使诗人展开永不疲倦的翅膀,飞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想象若风,似电,如光,甚至比风、电、光更迅速地从地下飞到天上,从海底飞到高空,从过去飞到现在,把相距几万里,相隔数千年的东西联结在一起。

想象能帮助诗人,“瞻视往古,远看未来”(莎士比亚),奇迹般地把历史、现实和理想融为一体,组合成诗意的画面,开拓出深邃的意境。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4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

诗人缅怀亲人,缅怀先烈,思绪随“杨柳轻扬”而直上九霄,仿佛月宫里的吴刚也捧出桂花酒来欢迎,仿佛美丽的嫦娥也抒展长袖,在万里长空中为忠f魂翩翩起舞……

神话,现实,天上,人间,就这样被想象联系起来,创造了不朽的形象,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不是固体、不是液体、不是气体

    来无踪、去无影、浩渺无边

    漫游世界而无体形

    具有睿智而谦卑

    它与美相依为命

    来源于火、来源于电

    来源于永远燃烧的太阳,

    光从不可估量的高空

    俯视着人类历史的长河

艾青描绘光的这些诗句,似乎也可以借来形容神奇的想象。

想象是诗人思想的奔驰、心灵的飞翔。它当然也不可能凭空产生,它来自生活的火与电,来自人生的光与热,来自现实的山与海,来自永远燃烧的理想的太阳。

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的心灵之所以如此广阔,就因为有想象。想象可以使天空、海洋、历史、现实、天上、人间、世界,宇宙都整个包容在诗人的心灵之中。

想象从人间起飞,可以邀游天宫。

想象从大地出发,可以飞遍宇宙。

想象可以帮助李白“梦游天姥”,听“海客谈瀛州”,

听“越人语天姥”,“每思欲遐登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苍穹。”……

饮生活之蜜酒,采百花之香液,聚天地之精英,溶万籁予一心……诗人的想象无比神奇、无限丰富、五彩缤纷。

“诗人是哲学家,因为他想象。这便是为什么莎士比亚能如此随心所欲也操纵现实并使他自己主观的偏好可以和现实并行不悖的原因。”“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一切诗的主要基础,自始至终,都是想象。” (威克纳格)

想象有多丰富,诗有多丰富。

想象有多深,诗有多深。

想象有多美,诗有多美。

想象就是艺术。想象就是诗。想象就是美。

诗凭着想象的美丽的翅膀,飞向人们的内心世界,灵魂深处……。

(0)

相关推荐

  • 外国爱情诗赏析《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英国〕 莎士比亚

    [英国] 莎士比亚 我绝不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会有任何障碍;爱算不得真爱, 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转舵, 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离开. 哦,决不! 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 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 爱又是 ...

  • 陆游这首经典的七绝充满哲理!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之所以强调爱国,那是由于他的诗忧国忧民,本人也是坚定的主战派.他不像其他文弱的书生,只是写写诗抒发情感,而是真正的前往战场冲锋陷阵,所以陆游能文能武,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 ...

  • 诗之美学探索(十二)

    肖旭 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诗美,不仅美在内容,也美在形式.好的内容应当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或完美结合.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以足 ...

  • 诗之美学探索(十一)

    肖旭 风格,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作家的文学艺术走向成熟.达到成熟的标志.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作家的作品,不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了不同于其他时代.民族和作家的独戗性和多样而又统一 ...

  • 诗之美学探索(十)

    肖旭 美是人的本质在宜人形式中的显现. 审美意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审美是人的自我观照,是人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马克思说:"-.人不仅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 ...

  • 诗之美学探索(九)

    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 没有个性,就没有世界. 没有艺术个性和艺术独创,就没有艺术,没有诗歌,没有文学艺术史. 如果每一片树叶都是一种形状.一样深浅,如果每一朵花都是一个颜色.一种香味,如果每一道山水 ...

  • 诗之美学探索(七)

    古人有"托物言志"."状物抒情"的说法.这是对诗的形象性和形象思维规律的概括. 诗,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一样,是运用形象思维来塑造形象的创作. 诗言志.抒情.但诗 ...

  • 诗之美学探索(六)

    肖旭 "诗者,根情--"(白居易)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文赋>)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

  • 诗之美学探索(五)

    肖旭 雪莱在<致高德温书>中,谈到他的长诗<伊斯兰的起义>时说: "我从来不敢认为这是一首近于无瑕可指的作品:不过我承认,每逢我想到当代人的作品都是那么矫揉造作,我倒 ...

  • 诗之美学探索(四)

    肖旭 美,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中,存在于人民的精神里和灵魂中. 但能不能发现美,能不能不断地发现和揭示生活中存在的无限的丰富多采的美,却因人而异. 普洛下说:"心灵本身如果不美 ...

  • 诗之美学探索(三)

    肖旭 那么,诗的美,究竟美批哪里呢? 首先,美在它的内容,美在它反映的生活,它提供的形象,它创造的意境,它表达的思想感情,它开拓的精神天地. 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 芝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