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美学探索(五)
相关推荐
-
现实和理想,都容不下一个诗人?
一.<资治通鉴>里,看不到李白 李白, 作为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资治通鉴>里, 却找不到踪影, 司马光, 对李白只字未提. 按照司马光的选择标准, 只记录那些, 影响国家兴衰 ...
-
死亡是一首诗
死亡是一首诗 因为它真实并且毫无意义 你的舌头真实但你的语言虚假 所以你无法写诗 你无法写诗,因为词语自带意义 你表达的每一个字都不属于你 甚至连你的想象,你自以为是的灵感 都不属于你,并且先于你而存 ...
-
惩恶与伪善(微诗)
惩恶与伪善(微诗) 一 对着恶充斥的灵魂 只有当头棒喝 免得一众生灵涂炭 二 对着恶充斥的灵魂 所有的劝善之举 徒劳加剧灾难 三 对着恶充斥的灵魂 必须丢掉幻想 从来善恶无法共享 --暮色苍松8.3 ...
-
失真,伪善,臭美
刀锋(毛姆长篇作品精选) 作者:[英]毛姆 京东 一.真.善.美 全世界, 全人类, 亘古不变的价值观, 只有三个词: 真 .善.美. 这三个词之间, 是什么关系? 有四种可能: 1. 相互独立, 完 ...
-
面对面 |何子英、李修文:与自己为友,与自己为敌
与自己为友,与自己为敌 □何子英 李修文 1 我所想写下的不仅仅是我的审美对象, 而是我自身命运的一部分 ▶何子英(以下简称"何"): 修文好!跟你做这个对话,原以为大家比较 ...
-
跋:我所感受的“诗歌之重”与“诗人之轻”
一些小孩子,打着诗歌的旗号,走向诗歌的深处了.我甚至想做一个拦路者:站住,诗歌是危险的.年轻的小孩子们,你们还是小嫩芽呢,诗歌好像是青年人的事,事实上是成熟人的事.这么说吧!成熟的人能经历风雨面对暗黑 ...
-
诗之美学探索(十二)
肖旭 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诗美,不仅美在内容,也美在形式.好的内容应当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或完美结合.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以足 ...
-
诗之美学探索(十一)
肖旭 风格,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作家的文学艺术走向成熟.达到成熟的标志.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作家的作品,不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了不同于其他时代.民族和作家的独戗性和多样而又统一 ...
-
诗之美学探索(十)
肖旭 美是人的本质在宜人形式中的显现. 审美意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审美是人的自我观照,是人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马克思说:"-.人不仅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 ...
-
诗之美学探索(九)
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 没有个性,就没有世界. 没有艺术个性和艺术独创,就没有艺术,没有诗歌,没有文学艺术史. 如果每一片树叶都是一种形状.一样深浅,如果每一朵花都是一个颜色.一种香味,如果每一道山水 ...
-
诗之美学探索(八)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家.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和诗人.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靠的是想象.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靠的是想象. "给一切以性 ...
-
诗之美学探索(七)
古人有"托物言志"."状物抒情"的说法.这是对诗的形象性和形象思维规律的概括. 诗,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一样,是运用形象思维来塑造形象的创作. 诗言志.抒情.但诗 ...
-
诗之美学探索(六)
肖旭 "诗者,根情--"(白居易) "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文赋>)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
-
诗之美学探索(四)
肖旭 美,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中,存在于人民的精神里和灵魂中. 但能不能发现美,能不能不断地发现和揭示生活中存在的无限的丰富多采的美,却因人而异. 普洛下说:"心灵本身如果不美 ...
-
诗之美学探索(三)
肖旭 那么,诗的美,究竟美批哪里呢? 首先,美在它的内容,美在它反映的生活,它提供的形象,它创造的意境,它表达的思想感情,它开拓的精神天地. 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 芝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