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药物inarigivir临床2期最新结果


近日,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Spring Bank制药公司宣布了选择性免疫调节剂inarigivir治疗乙肝临床2期试验第二队列(50mg,单一疗法)A部分的结果。

该公司曾于今年7月10日宣布与吉利德(Gilead)公司进行第二次临床试验合作,研究inarigivir与Vemlidy(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

两家公司上一次试验合作研究的是inarigivir与Viread(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联用治疗乙肝。

Mylan制药公司生产的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enofovir alafenamide,TAF)是创新型、靶向性抗乙肝病毒新药物,是近十年内被批准用于治疗乙肝的首个药物。

患者要购买Mylan原厂的TAF或TDF,请咨询医伴旅客服。TAF是一种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抗病毒疗效非常高,同时可改善肾功能和骨骼方面参数。

由Spring Bank公司研发的inarigivir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核酸杂交(SMNH)化合物,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口服免疫调节剂,inarigivir与RIG-I结合可防止病毒聚合酶引入病毒RNA进行复制;促进病毒清除,活化RIG-I诱导内源性IFN产生。因此,inarigivir有望治疗慢性HBV,其研发战略概念为:慢性HBV的成功联合治疗需要免疫调节以实现持久的功能性治愈。

ACHIEVE临床试验A部分的主要终点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抗病毒活性,其指标是治疗12周时HBV DNA相对于基线时的变化。该队列中的所有患者已经转换为每日300mg TDF为期12周的治疗。

全世界目前约有2.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这些患者中约有15%-40%最终会死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等。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分别约有60%和80%的患者由HBV感染引起的。

近20年来,干扰素及核苷(酸)类药物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肝硬化以及HCC的风险,减少了乙型肝炎的病死率。目前这两类用于治疗HBV的药物都不能“治愈”HBV感染。

虽然现有直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HBV复制,慢性乙肝治疗的功能性治愈却一直难以实现。诸多患者都盼望着能有更有效的乙肝新药上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