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远求近 身备五弓

(文章来自网络,出于公益而转刊。如有侵权请给本公众号留言告知,将予以删除。)

舍远求近 身备五弓

太极拳理论中,把劲力的蓄发比喻为“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一身备五弓”。

五弓,即身弓、臂弓或称手弓(左右)、腿弓或称足弓(左右)。身弓,以腰为弓把,阀门(第一节颈椎)和尾阎骨为弓梢;臂弓,以肘为弓把,锁骨与手腕为弓梢;腿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五弓以身弓为主,臂弓。腿弓为辅。蓄劲时,含胸、收胯、屈膝、屈臂;发劲时,足跟蹬劲、伸膝、送髓、立腰、展臂,形于手指。要求一身备五,五弓合一,形成全身协调统一的整劲。

我要说的是身弓,看者莫燥,“身弓,以腰为弓把,阀门(第一节颈椎)和尾椎骨为弓梢”,此话关键处没说。身弓的蓄发方向如何?含胸、脊背向后微撑,收腹、等等,可以说百分百的练家、名家都认为腰脊向后为对。

事实是既真实又无情的,身弓的蓄劲腰脊向前为对。这观点恐怕会令众人大吃一惊吧!仿生一观不难理解,蛇欲向前攻击,颈下一段必向前凸处成S状;头部攻击的爆发力为前凸段蓄力形成。又澳洲袋鼠相搏,无不挺腹前迎,收腹出爪。

物理学解释也不难,凡弹性力外放,物体必先有其反向形变,似有挤压,而造成挤压的因素除去,形变就会产生恢复趋势。我们可以体认一下,是后凸复原自然还是前凸恢复自然,不争的事实是前凸恢复自然,且无需再拿处一股力来做。竞技运动的掷标枪如此、羽毛球的临空劈杀亦如此,不胜枚举。

能做好身弓的条件是气沉丹田,松腰坐胯,前丹田后命门的张弛到位。身弓做好了,整体弓劲才得以形成。

太极拳的高层次,参悟太重要了。有句名言说得好: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幸福如此,太极拳何尝不如是。

太极温州
本号由温州市太极拳运动协会运营
(0)

相关推荐

  • 如何理解“力由脊发”?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力由脊发"对不对. 首先,我们要知道"力由脊发"的出处来自于<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 ...

  • 读过此文,你就知道你的太极拳为什么练不好了??--宁波太极道院

    太极拳是什么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拳用阴阳来做理论支撑,太极拳就是一开一合,一虚一实. 我们通常看一个太极拳,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阴和阳.阳就是看得见的肢体运动.阴是我们看不见 ...

  • 摘选《太极拳500问题解答》(65)

    321,转腰在"转"的问提上要分清什么? 答:"转"与"不转","先转"与"后转"这个问提要分清. ...

  • 身备“五弓”

    [名词解释]太极拳一身备五弓 在太极拳的口授诀中,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 一身备五弓指的是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五弓合一,即为全身的整体劲,"静如山岳, ...

  • ​“身备五弓”的形成与作用

    大极拳要求浅们"一身备五弓". 陈鑫公有诗云: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上下之弓谓之"身弓",四旁之弓即"四 ...

  • 身备五张弓 拳式无松懈

    太极拳家陈鑫说:"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上下之弓是指"身弓"(躯干),四旁之弓是指"臂弓"(两条 ...

  • 如何体认“一身备五弓”?/杨楚云

    练时,先想想弓的束与展,找个弓,或用竹条做个弓来拉一拉,体人另弓在运动中的状态,再体认自己肢体是否有弓态. 上肢弓:以肘为中点,向两头束展: 下肢弓:以膝为中点,向两头束展: 脊柱弓,以命门为中点向两 ...

  • 一身备五弓,弓张把要顶 权成

    一身备五弓,弓张把要顶 权成

  • 太极拳一身备五弓的关键:体会命门,命意源头在腰隙

    疗金句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 --<吕氏春秋> 练太极拳,只有做到了命门后撑,才能理解"主宰于腰,一动无有不动"的内涵. 在<十三势歌& ...

  • 太极拳~身备五张弓

    太极拳明白身体五张弓的形成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双臂弓 上肢弓就是双臂弓.双臂弓的弓稍是腕关节和肩关节,弓背是肘关节. 人体的这两张弓有其特殊的地方∶  那就是一端是可以自由移动的,那就是手;而另 ...

  • 通三关备五弓

    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对"身备五弓"有明确阐述.以人体脊椎骨为主弓,大椎与脊骨根上下两端为弓梢,腰(命门处)为弓把.现整理太极拳的通三关和备五弓.欢迎阅读! 01.通三关 太极拳身法 ...

  • [拳经分享]什么是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一身备五弓,答案在此!

    太极拳整体动作之眼法 眼法要随着主要的手的动作而向前平视.凡动作变化首先用意识指导内部(内脏)向预定前去的方向作好安排,眼神先向预定前去的方向前视,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所谓"一眼则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