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下留人系列之五:脑干病变,胶质瘤?Too young,too simple,too naive.

前言:一位青年男性患者,因头晕、一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做磁共振发现脑干病变,病灶有强化,活检风险太大,被推荐到我这冲激素治疗,开始了我们神经内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之路:发现脑脊液脱落细胞,所有的酶标均阴性,到全身PET-CT发现全身多发高代谢病灶,外周病灶也被拒不能活检,接近陷入死循环……仔细读片,查文献,请教前辈同事们,确认多方面的信息,终于豁然开朗,先后3次把病人全身扒光翻个遍,终于找到了证据,给患者和家属以及我们自己一个交代,神经科的病,真不是冲个激素那么简单,诊断和鉴别诊断很重要,但也很困难,今天,和大家分享以下这个病例:

接到同事**的电话:赵老师,我有个亲戚,脑干病变,神经外科和介入科教授都看过了,介入科看后考虑病变血管性病变(包括AVF)不考虑,疑难杂症,神经外科建议找您冲激素(亲密爱人”糖皮质激素“,你了解她吗?)……

好尴尬……

题外话:我感觉很多科,甚至神经内科的很多人对我们看免疫病的医生的治疗概念就是——只要不是脑血管病(脑梗、脑出血),不是肿瘤(淋巴瘤除外),但凡跟免疫沾边的疾病,都激素冲冲就好了。

虽然很多人认为神经内科的很多病都是激素随便冲,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事实是,除了明确诊断的免疫病,或找到免疫依据的疾病才使用激素治疗,或有些疾病实在的没有办法,死马当活马医,诊断性治疗外,我们使用激素的指征是严格控制的,一旦用起来,用药前(完善评估)、用药中都是严密监测激素副作用的(化验血指标、查骨盆平片等,可参考:“脱髓鞘”系列之四:化验篇),没有特殊情况也不会随便停药,都是有依据的(可参考: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病的“四个诊断和两个评估” (最新更新版)),不是随心所欲的。

所以,患者入院后第一条,首先尽量明确诊断,尤其第一眼看上去考虑肿瘤的病人,更不会随便就把激素用上去,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原则。

同事带着片子来了,一看磁共振片子,小脑、延髓、颈1-2水平颈髓内病灶,增强后病灶有强化,看那脑干肿的,一眼看上去就是胶质瘤啊,为什么神经外科说让我冲激素呢?估计是神经外科教授看后考虑病变性质不明,因部位在延颈交界,活检风险极大,所以建议内科先就诊激素诊断性治疗。

好吧,既然是疑难杂症,那就来吧。故为进一步明确诊治收住入院。

入院后追问病史:患者男性,44岁,“头晕、右下肢乏力4月,饮水呛咳1月”。患者于4月前无明诱因出现头晕、恶心,伴右额颞部胀痛,无呕吐,同时伴右下肢乏力,行走不稳,因疫情原因未到医院诊治。1月前出现饮水呛,入院前半月到当地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小脑、延髓颈1-2水平颈髓内病灶,增强后病灶有强化,考虑胶质瘤?炎症性病变或血管性病变待除。

既往:高血压7年,服用缬沙坦,血压控制可。患者母亲于10余年前诊断脊髓肿瘤,已故(没有资料)。

入院查体:颅神经:悬雍垂右偏,余颅神经大致可。抬头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4 级,右侧肢体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右侧肢体指鼻、快复轮替、跟膝胫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直线行走困难。余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大致可。

诊疗经过:

定位诊断咱就不多说了,影像可以解释临床表现,主要是定性诊断。

对于肿瘤性病变,只有病理才是金标准,无论细胞学或病理组织都可以,目前对明确诊断帮助最大、创伤小、费用低的检查当属脑脊液找脱落细胞。

当天完善腰穿查脑脊液,常规正常,蛋白0.78g/L(偏高)。细胞学可见异型细胞,数量较少。再次腰穿单独留细胞学做酶标均阴性。

细胞学可见异型细胞提示肿瘤性病变无疑,但所有的酶标均阴性,肿瘤到底是什么性质呢?

其它对疾病性质判断板上钉钉的只有脑组织活检取病理了。和神经外科的教授沟通,部位太危险,建议先做PET-CT看看。

全身18FDG PET-CT结果提示脑干、延髓及颈1-2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伴FDG代谢轻度增高,考虑低代谢肿瘤性病变不除外。腹腔左侧腰大肌、右侧臀大肌下方、左侧大腿根部肌间隙低密度,FDG异常增高(SUV值4左右),考虑肿瘤性病变。

我问自己:

腹腔腰大肌前方、右侧臀大肌下方、左侧大腿根部肌间隙肿瘤性病变?

脑干的病灶性质还没搞清楚,又发现身上多处肿瘤性病变。这些肿瘤性病变考虑什么性质?它们和脑干病变有什么关系?转移?同时并发?

如果是转移,从哪转到哪?原发灶在哪里?

如果是并发,什么病会这样?

......

反复追问患者既往肿瘤病史?患者否认。

请普外科会诊,意见是腹腔左侧腰大肌前方肿物性质不明,不适合穿刺。骨科会诊意见是性质不明,CT代谢增高,建议做脏器肿瘤筛查,并完善腹部及双髋磁共振增强。

下班前,双髋磁共振片子做好了,赶紧电脑上阅片:见右侧臀大肌下方、左侧大腿根部肿块,如下图:

看起来病灶与神经走行关系密切,附着于神经,神经纤维瘤?

还有这样的一张,

另一张

天助我也!

真的是神经纤维瘤的影像,神经纤维瘤病是可以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的,一切可以合情合理地解释了……

PET-CT支持吗?

当晚,我和我们PET中心的左传涛教授和神经外科放疗的王恩敏教授进行了沟通,患者的腹腔左侧腰大肌、右侧臀大肌下方、左侧大腿根部肌间隙病变的SUV值都在4左右,而神经纤维瘤的SUV值就是在4左右。再去查文献,果然……

太兴奋了……

可患者入院时我记得问过患者身上是否长过包块?患者否认。看来,这个患者的神经纤维瘤都是长在深部了,如腹腔左侧腰大肌、右侧臀大肌下方、左侧大腿根部肌间隙了?

期待中第二天到了

一早,我跑到病房,让患者解开上衣,扒掉外裤,从头到脚地毯式搜索神经纤维瘤的踪迹,果然,在患者身上找到了3处咖啡色斑,左侧面部1处,腹股沟部位1处,右侧胸前1处。右侧季肋与腋后线交界处一处散在牛奶色白斑。右大腿前方、右侧腘窝可见两处陈旧性疤痕,问患者,说是外伤后疤痕。早晨小组查房,带着我们组的医生又把患者全身扒拉了一遍。并拍照留资料了。当天下午,请眼科会诊可见虹膜有色素沉着,但未见Lisch结节。

眼科会诊:

从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来看,患者的诊断应该满足主要的几条,患者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脑干病变考虑合并的胶质瘤可能大。

后续就是治疗了,因患者脑干病变行外科穿刺活检风险较大,为谨慎起见,我们再次请放射科会诊,考虑脑干病变属肿瘤浸润,胶质瘤4级可能大。

对于神经内科医生来说,看病过程中,我们最担心把肿瘤漏掉了,一旦明确肿瘤了,我们真的是没什么特别办法,只能转交给神经外科或放疗科以及肿瘤内科了。幸亏,我有锦囊在手——我山脑胶质瘤MDT,这样的病例可以在我们MDT内部解决,后续就交给放疗科盛晓芳主任了!

一切搞定了,患者的诊疗告了一个段落,就等着去放疗科了……

出院前一天,刚好是个周日,为了标准留取资料,我再次让患者扒光上身衣服,一处处拍照,就在我拍牛奶斑时,猜,我看到了什么?

一处伤口疤痕,手术缝合后的伤口疤痕……

再次追问患者和家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伤口?做过什么手术?

答:身上长过一个小结,切了。

问:做过病理吗?

答:没做,找医院的朋友切了。

问:为什么没做病理?

答:找熟人做的,切了就扔了。

问:腿上的疤痕也是手术后留的?

答:是的。

问:我们前面反复问你们有没有做过手术,身上有没有长过包块,为什么说没有?

答:忘了,以为和现在的病没有关系……

最后再提一句,患者入院时说过其母亲曾患脊髓肿瘤,是不是也是神经纤维瘤病或神经纤维瘤病合并的脊髓肿瘤呢?我看可能性很大,神经纤维瘤病(NF1型和NF2)属神经系统遗传病,基因相关,母亲传给孩子也是合情合理。

好吧,终于真相大白,这个病例,让我学到了很多……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欢迎文末留言

备注:关于神经纤维瘤病(NF1型和NF2)的相关知识,网上的各种科普内容很多很全面,建议大家可自行搜索学习脑部,我在此不再赘述.....

文末,感谢组里的褚鹤龄、卢杉、刘文娟、王仙伟医生的辛勤付出!

感谢检验科陈锟医生团队的小伙伴们,感谢眼科李翊老师,还有我山脑胶质瘤MDT的各位小伙伴们;也特别感谢PET中心左传涛教授和放射外科王恩敏教授;也谢谢同事,有疑难杂症的时候第一个想到我。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如果您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留言和转发。

(0)

相关推荐